號角雲團契
號角首頁
各地號角
Back
號角月報加拿大版
號角月報歐陸版
號角月報香港版
號角月報澳洲版
號角月報英國版
角聲總會
美西南
美西北
德州園地
芝城園地
弗州園地
紐英倫園地
中大西洋姿彩
各期號角
Back
各期號角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2019年1月
2019年2月
2019年3月
2019年4月
2019年5月
2019年6月
2019年7月
2019年8月
2019年9月
2019年10月
2019年11月
2019年12月
2018年1月
2018年2月
2018年3月
2018年4月
2018年5月
2018年6月
2018年7月
2018年8月
2018年9月
2018年10月
2018年11月
2018年12月
2017年1月
2017年2月
2017年3月
2017年4月
2017年5月
2017年6月
2017年7月
2017年8月
2017年9月
2017年10月
2017年11月
2017年12月
2020年1月
2020年2月
2020年3月
2020年4月
2020年5月
2020年6月
2020年7月
2020年8月
2020年9月
2020年10月
2020年11月
2020年12月
2021年1月
2021年2月
2021年3月
2021年4月
2021年5月
2021年6月
2021年7月
2021年8月
2021年9月
2021年10月
2021年11月
2021年12月
2022年1月
2022年2月
2022年3月
2022年4月
2022年5月
2022年6月
2022年7月
2022年8月
2022年9月
2022年10月
2022年11月
2022年12月
2023年1月
2023年2月
2023年3月
2023年4月
2023年5月
2023年6月
2023年7月
2023年8月
2023年9月
2023年10月
2023年11月
2023年12月
2024年1月
2024年2月
2024年3月
2024年4月
2024年5月
2024年6月
2024年7月
2024年8月
2024年9月
2024年10月
2024年11月
2024年12月
2025年1月
2025年2月
2025年3月
2025年4月
Back
其它出版物
師母手記
一生耶穌是明白
Back
號角朗讀
Back
2020年
Back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21年
Back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22年
Back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23年
Back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11月
12月
9月
10月
2024年
Back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25年
Back
1月
2月
3月
4月
教會名錄
角聲活動
投稿
廣告合作
支持號角
關於我們
首頁
時事
信仰
見證
家庭
生活
健康
社會
文娛
美食
愛心匯點
基督教角聲佈道團
號角雲團契
號角首頁
各地號角
Back
號角月報加拿大版
號角月報歐陸版
號角月報香港版
號角月報澳洲版
號角月報英國版
角聲總會
美西南
美西北
德州園地
芝城園地
弗州園地
紐英倫園地
中大西洋姿彩
各期號角
Back
各期號角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2019年1月
2019年2月
2019年3月
2019年4月
2019年5月
2019年6月
2019年7月
2019年8月
2019年9月
2019年10月
2019年11月
2019年12月
2018年1月
2018年2月
2018年3月
2018年4月
2018年5月
2018年6月
2018年7月
2018年8月
2018年9月
2018年10月
2018年11月
2018年12月
2017年1月
2017年2月
2017年3月
2017年4月
2017年5月
2017年6月
2017年7月
2017年8月
2017年9月
2017年10月
2017年11月
2017年12月
2020年1月
2020年2月
2020年3月
2020年4月
2020年5月
2020年6月
2020年7月
2020年8月
2020年9月
2020年10月
2020年11月
2020年12月
2021年1月
2021年2月
2021年3月
2021年4月
2021年5月
2021年6月
2021年7月
2021年8月
2021年9月
2021年10月
2021年11月
2021年12月
2022年1月
2022年2月
2022年3月
2022年4月
2022年5月
2022年6月
2022年7月
2022年8月
2022年9月
2022年10月
2022年11月
2022年12月
2023年1月
2023年2月
2023年3月
2023年4月
2023年5月
2023年6月
2023年7月
2023年8月
2023年9月
2023年10月
2023年11月
2023年12月
2024年1月
2024年2月
2024年3月
2024年4月
2024年5月
2024年6月
2024年7月
2024年8月
2024年9月
2024年10月
2024年11月
2024年12月
2025年1月
2025年2月
2025年3月
2025年4月
Back
其它出版物
師母手記
一生耶穌是明白
Back
號角朗讀
Back
2020年
Back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21年
Back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22年
Back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23年
Back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11月
12月
9月
10月
2024年
Back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25年
Back
1月
2月
3月
4月
教會名錄
角聲活動
投稿
廣告合作
支持號角
關於我們
搜索
首頁
時事
信仰
見證
家庭
生活
健康
社會
文娛
美食
愛心匯點
搜索
專題
婚姻是不可分割的,聰明的夫婦一定會抓住一些不可分割的訣竅
優先次序排列,無疑地是表達了一個人的價值觀念,更重要的是顯出了這個人的智慧與否。因為有些安排是決定性的,放錯了位置,其影...
繼續閱讀
Jeff因野餐聚會來到教會,愛的呼喚引領他回到神的家中
Jeff來美國已經十多年了,他還記得初到美國的時候那既興奮又惶恐的心情。興奮的是終於來到了這個心思神往的異域國度,即將開...
繼續閱讀
經歷近兩年戰戰兢兢的疫情生活,美國不同行業的華人對家、國、天下事有何期許?
2022新年鐘聲已經敲響。回顧2021,很多人感慨萬分,並對2020年那個令人慌亂的春天記憶猶新。當時,驚覺COVID-...
繼續閱讀
過去的兩年,對許多人確實是黑暗,然而黑暗中抬頭仰望,反而能看到明亮的星空
有句網絡流行語:天空越黑,星星越亮。過去的兩年,對許多人來說,確實是黑暗的。然而,就在黑暗中,當我們抬頭定睛仰望,就會看...
繼續閱讀
新年伊始,人人立志,然而“立志容易實踐難”,很多人被惰性牽制,辦起事來總是“明日復明日”
新年伊始,人人立志;寫下新年計劃,希望達成目標。然而「立志容易實踐難」,很多人被惰性牽制,辦起事來總是「明日復明日」;到...
繼續閱讀
【社論】人處低潮通常希望能夠打開新頁,然而我們似乎又意識到所迎來的,只是一個未知的將來
當人生處於低潮,或是不順意的時候,我們通常希望能夠打開新頁,從新再來。然而,我們似乎又意識到,所迎來的,只是一個未知的將...
繼續閱讀
當我們發現真正的自己時,就不會再甘於生活一成不變的軌道上,這裏有幾個問題,讓我們查點自己
當我們從舊的一年邁入新的一年,總會自然而然地回顧與展望。今年,何妨在回顧與展望之餘,考慮多花一些時間來評估一下你現在的生...
繼續閱讀
大計劃 小願望 迎新年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新年之際,邀請了不同行業的專業人士來說說他們送舊迎新的心聲、新年的願望及計劃,與大家一同分享,彼...
繼續閱讀
給小孩買禮物,如何能「發展」他們的才能又「加強」潛能?
在選擇為孩童買什麼禮物時,若能先安靜思考,孩童的性格取向和興趣發展,都會幫助你買到合適的禮物。買禮物是要「發展」孩童沒有...
繼續閱讀
懂得欣賞心意、珍惜情意,「送禮」便不變得世俗,每份禮物都是溫馨的暖流!
每逢大節日如聖誕節、元旦、中秋節、農曆新年……送禮的人總是滿街跑。 華人深受儒家「富而好禮」的影響,讓「禮尚往來」成為習...
繼續閱讀
貨源供不應求 聖誕購物請早
要選出全球最隆重的節日,非聖誕節莫屬;這不但是普天同慶耶穌基督降生,還啟動了和平、歡樂、愛的齒輪。人們用愛心互相餽贈禮物...
繼續閱讀
人們希望有創意,能給收禮人一個意外的驚喜,但實際上更好的禮物應該是他們親口說出想要的東西
俗語說:「寶劍贈英雄,寶石贈美人。」常識更是告訴我們,「蘿蔔白菜各有所愛。」送禮物要能送到適合對方,也是對方所愛、心正想...
繼續閱讀
廣東人把「禮物」說成人情;意思是在送禮是一種禮尚往來的行為,人怎樣待你,你怎樣待人
送禮,是表示送禮物者對一段關係的珍惜,其行動本身足夠說明這樣的心意。很可惜的是人們常用禮物的價值或是送禮的方式等等,去衡...
繼續閱讀
省心省事的科技禮品
為了幫助讀者有更健康的體魄,在使用高科技產品時更加上手自在,本報編輯部特別做了一番研究,推薦這些禮品,可以自用或送給自己...
繼續閱讀
患新冠病毒在酒店隔離,宏飛不再是從前的問題少年,追問為什麼會是我染病,而感謝神是我患病了,而不是我的家人患病了
「要常常喜樂,不住地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帖撒羅尼迦前書》五章16-18節)。這...
繼續閱讀
在感恩的季節數算神的恩典,我想對在我人生低谷時,因著神的愛而來關心、幫助我的主內姊妹們
十一月的第四個星期四是美國傳統的感恩節,是每一個家庭團聚、彼此關顧的日子,更是向天父上帝獻上感恩的日子。感恩節給我們一個...
繼續閱讀
【社論】感恩:喜樂之源
「記憶」與「忘記」都是神(上帝)在創造人類時,所賦於人類的重要功能。我們難以想像,如果人類沒有記憶,那將是怎樣的情況?人...
繼續閱讀
薇薇在生活中遇到許多基督徒姊妹,伴她走過焦慮症
在感恩的季節數算神的恩典,我想對在我人生低谷時,因著神的愛而來關心幫助我的主內姊妹們,以文字的形式正式表達我...
繼續閱讀
一生中有許多未曾說出的感謝,有些是因為當時太震驚,有些是因為自覺深深不配,有些是未能醒悟......無論是哪一種情況,只顯出人類實在渺小!
一生中有許多未曾說出的感謝,有些是因為當時太震驚,未及回眸向人說聲感謝;有些是因為自覺深深不配,兩個字的「謝謝」並不足矣...
繼續閱讀
從前埋怨父親的責之切,如今明白父親對我的嚴厲是出於愛!出於愛的管教,怎不叫我充滿感謝呢!
您也許不會記得自己是如何學習說「謝謝」這兩個字的,但總會記得提醒孩子們在向人拿任何東西前都要先說聲謝謝。當孩子奶聲奶氣的...
繼續閱讀
很多人沒做過財政預算,有些人甚至以為此舉多餘,它卻在通脹之際,有百利而無一害!
廣東人有句話:「應使得使,應慳得慳」,意思是「該花的就得花,應省的就要省」。還有一句:「量入為出」。問題是:什麽是該花的...
繼續閱讀
在壞消息面前,人心自然的反應必然是害怕,《聖經》說:我們是有選擇的,可以選擇成為不懼怕的人
疫情之下,美國是否進入通脹,專家有不同看法和預測,但百物騰貴,是有目共睹的。隨著物價上升,人們生活的壓力增加,對未來的擔...
繼續閱讀
據美國農業部經濟研究局統計,30~40%在生產食物中被浪費,若我們在食物採購及安排上作出調整,不但能減少浪費,更能節約開支
食物浪費是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根據美國農業部經濟研究局(USDA ERS)統計,我們生產的食物有30-40%最終被丟進垃...
繼續閱讀
疫情依然肆虐,物價繼續上漲 | 如何讓我們從狹隘的生活角度中跳出來?
當各大城市相繼重啟,人們為「重獲自由」興奮之際,卻發現百物騰貴! 通貨膨脹來勢洶洶 聯合國糧農組織在7月15日發佈的報告...
繼續閱讀
全球開始關注「食物浪費」議題,食物救援應用程式「Too Good To Go」應運而生!
從小,爸媽便訓示我們,飯碗內的米飯要吃得乾乾淨淨,一點不剩。李紳《憫農》的詩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常掛在倆老嘴邊...
繼續閱讀
小辭典:什麼是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 「通貨」,指流通的貨幣;膨脹,意為貨幣流通量增加;其通俗釋意指貨幣發行量上升,引起需求增加或供給減少,而令物價...
繼續閱讀
身處海外,平時極少有過節的儀式感,月餅倒成了思念故土的媒介。
小時候的印像中,月餅是專門送禮的。每逢中秋節前夕,爸媽總要商量著給哪家親戚、哪位同事送月餅。單位發的或者買的,再添一袋水...
繼續閱讀
「耶穌愛你」月餅在紐約面世,鳳明姊妹每年定做,在異鄉的中秋佳節傳遞上帝的愛
幾年前的中秋節前夕,鳳明收到香港朋友寄來的月餅圖片——心形的廣式月餅上,凸起的「耶穌愛你」讓人瞬間開心又溫馨!「如果紐約...
繼續閱讀
「月餅經濟」延續至今,送各種昂貴月餅已不稀奇,現在改送月餅券,避免浪費
雖然我十歲移民到紐約,但是腦海裡還記得小時候在廣州過中秋節的時光。最記得有一年在學校裡老師教了大家怎樣做燈籠,我做了之後...
繼續閱讀
25年前的中秋,無神論者父親,歸順耶穌
75歲的父親,很神奇地從安徽老家,回到台灣北投建民路的家裡。 父親回家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電話給弟弟,告訴他:「我要...
繼續閱讀
窗前明月光,讓你想起什麼?故鄉和親人?認識創造主的以色列民族的詩人卻有超越的眼光,抬頭思上帝
秋涼,中秋就快到了,格外地想念遠方的親人。 望月思親 不期然想起侄女雯雯小時的一句童稚之言。當年初次升級的外婆每天興奮地...
繼續閱讀
小辭典中秋節
中秋節源於漢語文化圈,時間為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古代稱為「仲秋」;唐朝時,君王將其設定為賞賜群臣的節日;明清之時達到鼎盛...
繼續閱讀
中秋節的意義重點不在嫦娥和月兔,而是祖孫之間的聯繫——愛的傳承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竟然可以在美國的大賣場裡看到月餅!古色古香的包裝,帶著家鄉的味道。 鐵盒裡躺著的月餅,就是自己童年...
繼續閱讀
頭一次看到這麼大的月餅——教會姊妹為孩子免費補習,家長送上福建月餅為感謝
兩年前,在辦公室,見到一塊大如烙餅的糕點,同事說這是福建月餅。頭一次看見這麼大個兒的月餅,好奇心立刻爆棚,當然要親口嚐一...
繼續閱讀
家人可以團圓,心靈如何團圓?中秋歡聚時,你是否更感悲寂?
中秋節廣被大眾喜愛,是因為中秋節傳遞一個喜慶的信息;一家人齊齊整整地「團圓」在一起,這正是人人都嚮往的事。但無疑地,這樣...
繼續閱讀
要麼讀書,要麼旅行,靈魂和身體,總要有一個在路上——來一場洗滌生命的旅行
經典黑白電影《羅馬假日》裡,不僅有帥哥和美女,還有流傳於世的名言:要麼讀書,要麼旅行,靈魂和身體,總要有一個在路上。 世...
繼續閱讀
世界是一本書,不旅行的人只讀了其中一頁
有人說,世界是一本書,不旅行的人只讀了其中一頁。那麼,讓我們趕快帶身體來閱讀這本書吧! 在美麗事物背後 在澳洲的中慧一行...
繼續閱讀
在紐約以為發現了只有當地人才知道的隱秘景點——The Vessel
第一次與The Vessel打照面,是去High Line Park時偶然間看到。在沒有任何預期下,看到這麼別致的建築,...
繼續閱讀
酷炫新地標 | 西半球最高戶外空中平台Edge、前衛藝術風格競技場The Shed、Little Island
Edge觀景台 懸浮天際線 Edge觀景台 與Vessel一起座落於哈德遜廣場的30號樓(30 Hudson Yards...
繼續閱讀
「真正的發現之旅不是在於尋找新的風景,而是在於有新的眼睛。」空攝作品《沃之心》是這句話很好的詮釋
説起旅行,法國作家Marcel說過的一句話常被引用:「真正的發現之旅不是在於尋找新的風景,而是在於有新的眼睛。」 法國攝...
繼續閱讀
「懂旅遊的人」對旅遊有良好的態度——他們看旅遊不一定是人生的享受,也可以看為人生的體驗
旅遊,無疑是一門學問;懂旅遊的人可以從開始就得到很大樂趣,及至整個行程都會充滿驚喜。我們說「懂旅遊的人」,並不是說這個人...
繼續閱讀
病人到醫院醫病,多以醫生為唯一幫助者,其中,社工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病人來到醫院醫病,多以醫生為唯一幫助者,但其實服務病人的是一個團隊!其中,社工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病人床邊 我們什麼...
繼續閱讀
社會關懷與佈道應否切割?這個問題《聖經》本來有很清楚的教導,卻一直被模糊化處理
社會關懷與佈道應否切割?這問題在《聖經》中本有清楚教導,但長期被模糊化處理。被模糊化是有原因的。有段時間,確實有些教會太...
繼續閱讀
社工面對的都是社會的問題、人間的疾苦,若沒有信仰的力量,這工作很難堅持
談到國家為人民提供的福利,不能不提在社會福利工作最前線的社工。據統計,目前美國有超過70萬社工活躍在社會各領域,而且是增...
繼續閱讀
九旬老人摔傷,入院後轉入康復中心,如何選擇?
年過九旬的珍,去年秋天摔傷入院,當時診斷未發生骨折。在進行了一週的治療後,行動仍不能自主,於是院方建議轉入康復中心(Re...
繼續閱讀
美國《社會安全法案 》奠定了全體人民的社會福利體系框架,更進一步強調人的價值與尊嚴
在大多數移民概念中,社工(Social Work)與志願者同義,這或許源於對此一歷史的早期記憶。 從愛開始 遵循基督信仰...
繼續閱讀
社工——活躍在社區的身影
美國制度化的醫務社會工作,從醫療救助和緩解貧困的愛心發源,邁入健康照顧新里程——服務對象擴大到所有與健康相關的社會領域。...
繼續閱讀
我們對大地的照管,會反映出我們對創造者的愛。
精選
我們對大地的照管,會反映出我們對創造者的愛。 ──約翰・斯托得(John Stott) 三月期盼著冬去春來,在地球四季規...
繼續閱讀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評估:「超過95%的機率顯示,人類行為是過去50年來造成暖化現象的主要原因。」
精選
地球派出病毒保護自己? COVID-19肆虐,令地球人被迫停擺「正常」生活;地球村的空氣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水平也「疫外」...
繼續閱讀
一般人接受「人死後繼續以精神主體方式存在」的觀念容易,要相信「身體復活承受永生」的事實難,彼得如何能信的?
一般人接受「人死後繼續以精神主體方式存在」的觀念容易,相信明顯可朽的「身體復活承受永生」的事實難,但因恐懼死亡而三次不認...
繼續閱讀
上一頁
下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
基督教角聲佈道團
隱私條款(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