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欣賞心意、珍惜情意,「送禮」便不變得世俗,每份禮物都是溫馨的暖流! 專題:聖誕禮品鬧饑荒 時事 社會

每逢大節日如聖誕節、元旦、中秋節、農曆新年……送禮的人總是滿街跑。

華人深受儒家「富而好禮」的影響,讓「禮尚往來」成為習俗,也讓「送禮」成為富人的壓力、窮人的負擔。但「送禮」的行為從何而來?漢字中的「禮」字,本意是「敬神」;華夏民族最初只敬一神,稱之為「天」。

「禮」起源於上古的祭天活動,人們除了用敬虔的舉動,例如俯伏敬拜,向神表示崇高的敬意外,還向神獻上牛、羊等祭禮;因為真正的敬虔,是有實質奉獻的。無獨有偶,《聖經‧摩西五經》裡,同樣提到在敬拜上帝時,獻上牲口為祭物;時間可追溯到人類第二代開始。萬本同源,由此可知。

由於以「禮」敬神,人類漸漸亦以「禮」向人表示心意。因此,「送禮」不應是蕭規曹隨的世俗行為,而應是帶有實際行動的真情表現。但因人類本身的罪性,讓美好的表達方式,衍生出光怪陸離的現象:例如,中國歷代流行的「走後門(送禮賄賂)」、「納貢稱臣(屈於強權、送禮苟安)」……

此外,還有最毒辣的「陰謀禮物」。著名的有春秋時代,越國送吳國的禮物西施;三國時代王允送董卓的貂蟬,都是包藏禍心,讓收禮物的人喪權敗國。「政治禮物」最著名的莫如「埃及艷后」裘麗佩特莎(Cleopatra),她把自己送給凱撒,借用他的兵權得上后位;凱撒死後,又加送他一頂「綠帽」。

世上「離經叛道」的禮物固然不少,但真情流露的禮物卻是更多。因為不是刻意為之,乃是從心而起,因此真情禮物不勝枚舉,成了「平凡」的愛心行為。一般人送禮有以下目的:

  1.     敬而愛之:送禮表示對長輩、師長、上司的敬愛。
  2.     愛而贈之:用禮物向所愛的人示愛;例如:定情信物。
  3.     心存祝福:長輩給後輩送紅包,給兒孫送禮物,表達真誠的祝福!
  4.     禮尚往來:「來而不往非禮也」,互相送禮表示互相珍重。
  5.     喜歡送禮:「禮多人不怪」,以禮物廣結人緣。
  6.     知恩圖報:「得人恩典千年記」,送禮表示感謝!
  7.     樂善好施:聖誕節,很多人被耶穌基督捨己的愛感動,給弱勢群體送禮物。
  8.     節期喜慶:「每逢佳節倍思親」,送禮表達關懷思念。喜慶禮物名為「添喜」,以禮物增加生辰者、婚嫁者的快樂。

「送禮」是與人交好、成就和諧的善意行為,人們對「送禮」感到沉重,甚至收到婚慶請帖時,喻為「紅色炸彈」!是因為「公價人情」有規限,人們總以禮物的價值,來掂量情誼的輕重;帶著勢利眼光去評三論四,才讓無力送厚禮者噤若寒蟬。

如果我們明白「寡婦小錢」的故事,明白「千里送鵝毛,物輕情意重」;接受「秀才人情紙半張」,懂得欣賞別人的心意、珍惜別人的情意。那麼,「送禮」便不會變得世俗,而是每份禮物,都是溫馨的暖流!

真情更可貴 為何要送禮
如果您『阿們』《號角月報》的文字和網絡事工,請考慮通過以下的小額奉獻來支持我們繼續為主作工。
您的每一次分享都是爱的传递

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