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90%
十一月的第四個星期四是美國傳統的感恩節,是每一個家庭團聚、彼此關顧的日子,更是向天父上帝獻上感恩的日子。感恩節給我們一個機會回顧過去上帝的保守,思想祂現在每天的供應和給我們未來的應許,讓我們可以存感恩的心和信念走前面的路程。
今年是第一個沒有母親共度的感恩節,因她在三月底被上帝接回天家,我還是常常記念她的言行,她在我生命中留下的豐富的祝福和恩典。在緬懷母親的回憶中,瑞玲的身影容貌重現眼前,她是我在紐約教會認識的第一個美國人。
瑞玲的美國名字是Linda Scherzinger,中文譯名是施瑞玲,是一位年輕的宣教士。我們認識之前她曾被差派到香港,在黃大仙區天台學校任英文老師,藉此接觸社區,以身體力行活出基督,領人歸主。她有漂亮的中文名字,也說得一口流利的廣東話。
1971年我來到紐約,人地生疏,嘗試探討美國文化。那天我第一次踏入美國人的教會,找到一個角落坐下,瑞玲剛好在我的後排。那間傳統的教會,會眾極多,崇拜結束許多人留步,彼此問安。我正準備離去,在我後面的瑞玲已經走到我的面前。她先以英語很友善地跟我打招呼,礙於禮儀,我只好停下來回應。當得知我來自香港,她便用純正的廣東話與我交談,給我很大的驚喜,就想進一步認識她的背景和她在香港的生活和工作。她的一言一行總是那樣親切,以後每個主日我都期待在教會與她見面。不久,我和她成了主內的「閨密」。
有一天,我邀請她來我家,介紹她認識我來美不久的母親。她的流暢廣東話給母親帶來無限溫情,我們都很享受與她相聚的時刻。漸漸她成了我屬靈的導師,使我更明白《聖經》的教導;一年後我就在這教會接受洗禮,正式歸入基督名下。
後來我們從曼哈頓遷到皇后區,我也轉到附近一個中國人的教會聚會和學習事奉,但仍然與瑞玲保持電話聯絡,她也曾抽身來皇后區探望我們。有一天,瑞玲給我電話,告訢我她已結婚,並且將要遷到加拿大的Nova Scotia定居。自此,我們便天隔一方,沒有再見面了。
最初幾年,我們以書信互通訊息(那時還沒有電郵和短訊);每年的聖誕節,更收到她的感恩信,報告她和弟兄在牧畜農場的生活,並且經營遊客住宿的生意(Bed and Breakfast),完全放下在紐約大都會的舒適方便的生活,使我感到不可思議。不久,她的來信談及她在接受神學訓練,準備作全職牧養教會。當時,我為她的決定禱告,因為就我的角度看來,她的挑戰太大太難了。
接著的聖誕感恩信,她很興奮地報告她已接受附近三個教會的聘請,成為他們部分時間的牧者,因為遠郊地區的教會極難找到傳道同工,她和弟兄決定結束農莊生意,回應上帝的呼召,踏上全時間事奉之路。漸漸,她的通訊減少了,可能是太忙碌的緣故。我也被世俗的工作捆綁,加上家庭和教會事工的責任,不知不覺間與她失去了聯絡。
為了彌補我的虧欠,希望尋找到瑞玲現在的蹤跡,最近我給她寫了一封信,從多年前的記錄找到她的舊地址,把信寄出了,不知道是否可以傳達到她手裡。我也用Google來搜索,竟然看見一張她的照片,像是在一個政黨機構被頒授一張證書,又在另一段資訊看到一則訃告,報道她的丈夫Kevin Schzinger 2017年辭世的消息。我在想失去老伴的瑞玲怎樣過餘下的日子?願天父繼續保守她,與她同行。
回顧過去的人生,上帝為我差派了許多像瑞玲姊妹這樣的天使,在我信仰成長的路上,陪伴、守護、鼓勵和扶持我。過去一直忙碌教會事奉和生活瑣事,這雲彩般的見證人漸漸遠離和淡忘了。此刻,我想到要再次為他們一一向上帝感恩稱頌,更應該親自向這些上帝的使者表達謝意。我已定好了計劃,就是在未來的日子,尋找生命中一個個的恩人,感謝他/她帶給我和家人的祝福。主若願意,給我機會能與瑞玲姊妹再度聯繫上,重拾往日的情誼。而今,我只有在禱告中記念她。
感謝生命中的恩人|陳梁惠嬋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