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同行說,現在很多病人都不遵從醫囑定時服藥或 完成整個療程。有些病人看病不耐心,跳著看不同醫生,殊 不知治療疾病需要一個過程。
按常理,有病找醫生,治療遵醫囑,是無可非議的,但研 究資料顯示,不服從醫囑的病人約佔45%;兒科就診中,僅有 18%的患兒能遵醫囑。中國的臨床研究資料顯示,在中國僅 有1/3的結核病及精神病病人能做到遵醫囑服藥。
病人往往根據症狀的輕重,決定是否繼續用藥,一旦症狀 緩解或減輕,即自行停藥。這在患慢性疾病的病人中尤為明 顯,造成某些疾病遷延不癒,對藥物的敏感性降低。如果患 感染性疾病,還會使病菌產生耐藥性,影響今後的治療療 效。究竟病人為什麼不聽醫生的話呢?
有些病人盲目追求「仙丹神藥」,希望即時「藥到病除」。 病人用藥後,一旦感到效果不理想,就擅自增加藥物劑量和 種類,或去看另一名醫生。結果非但不能使疾病好轉,還會 增加許多不良反應。任何藥物都有嚴格的用藥劑量,如超過 其安全用藥範圍,就有中毒或致命的危險。另外,有的病人 治療心切,往往多處求醫,常把數家醫生處方的藥物一起服 用,從而出現不良反應。部分病人過分迷信廣告宣傳,或憑 感覺判定藥物的優劣,認為只要是新藥、進口藥或貴重藥, 療效一定好。病人見醫生給自己開了普通藥或廉價藥,就立 刻產生懷疑而不遵從醫囑。其實,藥物的好壞關鍵要看治療 效果。
有些朋友認為中醫或中成藥都是無毒無害的,認為服中 藥可以「有病治病,無病防病」,吃多吃少都不會損害身體 健康。然而,是藥三分毒,濫用必然給人體帶來危害,甚至 危及生命。我曾經遇到一名病人因過量服用某種中成藥,幾 小時後急性過敏、喉水腫而死亡。
西醫也好,中醫也罷,用藥必須按不同的臨床表現來決 定。我曾遇到有病人抄別人的中藥方子,而自認為如獲至 寶。我的朋友小張,他的母親和祖母年初來澳探望他。因旅 途疲勞,起居不調,張老太有點咳嗽。老太太堅持要看中 醫,小張和他母親陪老太太去看中醫師。醫師問了問症狀, 看了看舌苔,摸了摸脈,然後開了6帖中藥。老太太服藥後, 咳嗽很快緩解了。此方如此靈驗,張老太視為靈丹,把藥方 珍藏了起來。
復活節過後,小張的祖母在香港又開始咳嗽。她想起年初 在澳所服的「靈方」,於是趕快找出來,去到熟悉的中藥房 照著抄了一遍,抓了6帖中藥。不料這次吃藥後,咳嗽不僅沒 有緩解,反而越咳越重,夜裡竟咳得不能入睡。小張母親左 思右想不得其解,懷疑那些藥材是不是「水貨」,或是藥劑 師抓錯了藥,也可能是煎藥方法不對。要不,同樣的方子治 同樣的咳嗽,怎麼不靈了呢?
她只好打電話給小張,小張也不明白,於是找我諮詢。我 聽後跟他說:「中醫治病講求辯證論治,同樣的病,如果證 不同,治療的方法也不同。咳嗽、頭痛、嘔吐、發熱等等,只 是疾病的一種表像;而證,則能反映疾病的部位、病因、性 質以及邪正關係。」小張聽了似懂非懂,我進一步解釋:「就 拿咳嗽來說吧,病因不同,發病時間不同,咳嗽或早期或 晚期,有不同的『證』,如『風寒束肺證』、『風熱犯肺證』、 『痰熱蘊肺證』、『痰濕阻肺證』等。如果是風寒束肺,應該 祛風散寒、止咳化痰。如果是痰熱蘊肺,則應該清熱化痰。 雖然同是咳嗽,但此咳嗽非彼咳嗽也。」聽到這裡,小張恍 然大悟:「難怪年初治咳嗽那麼靈驗的方子這次失了效,原 來是因為『證』不同啊!」
當我還是住院醫生時,十歲的兒童小王出現頭暈及嘔吐 不止的現象。起初我的同事認為他可能是腸胃炎,後來我再 向小王父母查詢,才知小王的病症是吃某藥物開始的。小王 父母經朋友介紹,說此藥可以幫助兒童健腦,所以便去藥店 買給小王吃,心想能幫助孩子學習,以考入小學英才班。小 王服藥時有時頭暈,到兩天前才開始有噁心及嘔吐現象。我 認為小王是藥物反應,需排除中毒現象。後來小王經治療 後已無礙,並在出院後四星期隨訪時表示,自從停藥後,不 適現像已沒再出現。
這藥本是治療小兒發育不良的藥品,藥性比較平和,更有 人堅持長期服用。專家提醒,藥物雖然對人有益,但服用不 當也同樣會帶來不同的副作用。服用兩週後如果效果不明 顯,可能是選藥不對症。吃藥必須先找醫生對身體的症狀 進行診斷,對症選藥。
專題 • 社區迴響 • 天倫樂 • 親子樂 • 生命線 • 智慧之窗 • 佳美腳蹤 • 教會消息 • 藍山集 • 澳紐風情 • 健康寶鑒 • 美味人生 • 繽紛世界 • 小說精華 • 國際時事 • 生活資訊 • 愛心匯點 • 生命的旋律
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