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領袖與罪惡的隔離:豐富情感還是侵犯男童? 芝城園地 信仰

最近,一位世界知名的宗教領袖,在新聞媒體的鏡頭下,對一名男孩做了一個很不尋常的舉動,以致在各地媒體都相繼報導。當然這事件引起各種分析與討論,有說這只是某種宗教儀式,外界錯誤解讀了他豐富情感的表現;當然更多的是對那宗教領袖的批評,舉止不雅之餘更有侵犯男童之嫌。可見,即使受萬人景仰的宗教領袖亦只是凡人一個,沒有能做到與罪惡完全的隔離,如《聖經》中使徒保羅所說的:「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羅馬書》七章18節)

我相信每人都有類似的經驗,即使決心立志要向善,又或要憑一己之力去改變自己的時候,往往會事與願違,甚至讓灰心失望弄得一蹶不振。我從小已被教導要待人有禮,粗言穢語不能宣之於口,但受朋輩影響,與人爭執或遇事不爽時,粗言穢語總會衝口而出;即使當了基督徒後,甚至作了牧師之後,遇到一些極端事件如開車糾紛或不平不義的時候,或許不會再口出妄言,但仍會被憤怒掩蓋,心裡或會爆發一輪粗暴的辱罵詛咒。可見,越以為靠自己能勝過世界的時候,越見自己的渺小與無能。

在《聖經》新約福音書裡,記載有很多人因自己的不足,想跟從耶穌,亦有些人是耶穌主動尋找他們作其門徒。當耶穌選召門徒的時候,祂讓他們知道,跟隨主需要一份信心。當他們以為跟從主就是代表物質或生活上會有「安舒」的日子時,耶穌卻說:「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馬太福音》八章20節)當人以為有世俗的事比跟從主更重要,甚至打算先完成自己所計劃的工作後才跟從,主卻對他說:「任憑死人埋葬他們的死人;你跟從我吧!」(22節)主耶穌所看重的是信心及跟從,並非按己意而行。當人們主觀認為怎樣的人才配得上被主所揀選而跟從的時候,主卻稱:「康健的人用不着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馬可福音》二章17節)。

《馬太福音》八章22節

世人所看重的,其實跟主所看的不一樣,因為人看人是看外表,但祂看人是看內心!無論是舉世知名的宗教領袖,又或只是寂寂無名的普通人,主耶穌都邀請來跟從祂,這個跟從不是為物質、為生活;也不是要把祂作為次選或可有可無;更不是以為要擁有什麼才能跟從祂。相反,當我們覺得自己無助與無能的時候,耶穌邀請我們以信心去跟從祂。基督教信仰的根基就是信心(Faith),這信心是「對所盼望的事的把握,是還看不見之事的明證」(《希伯來書》十一章1節,新譯本)。如果你也聽到耶穌對你作出跟從的邀請,請你今天便以信心去回應祂,跟從祂吧!你會發覺,你的人生不再一樣。

你跟從我吧!|戴邵聰
如果您『阿們』《號角月報》的文字和網絡事工,請考慮通過以下的小額奉獻來支持我們繼續為主作工。
您的每一次分享都是爱的传递

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