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願意減薪5%換在家工作嗎?民調:65%美國勞工樂意之至,15%甚至願意犧牲全部特休 專題:疫後新常態

2023年3月1日,香港宣佈全面撤銷口罩令,成為全球最後一個不再強制戴口罩的地區。同年4月10日,美國總統也簽署了法案,結束因新冠而國家進入緊急狀態的局面。這個突然席捲全球,打亂人們生活三年的新冠病毒,似乎正悄悄地走入人類歷史。其實,稍早就有人意識到,新冠病毒可能會像一般流行感冒,在人與動物之間不定期流行與感染。對大多數人而言,流行感冒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親朋好友偶爾咳嗽喉痛流鼻水都是習以為常的事。如果新冠肺炎到最後也只是流行感冒的一種新興類型,那麼處於新冠疫情進行式中的我們,面對「後疫情時代」來臨,如何接受與病毒共存的事實,又該如何做出應對與調整呢?

低接觸互動

仔細觀察這個疫情帶給全球性的衝擊,不難發現最直接受到影響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實體見面愈來愈少,雲端視訊大量增加;商務或旅行人口減少,商品物流運輸大量增加;勞動操作服務人員減少,機器人與電子化模式大量增加。為了減少接觸傳染,網路資訊的取得和人工智能的運用大量出現在各個領域中:教育、醫療、交通、餐飲、社交、購物,甚至運用在藝術創作。新冠疫情前的社會正在人們心中淡去,新的「文明」正毫不留情地走進人們的生活。

人類文明是在一次次瘟疫疾病和一系列危機事件中不斷進展的。面對重大災難,人們總會積極思考如何度過危機。無論是推動科學技術或是加強文化教育,是運用道德倫理的規範或是以社會法治作保障,無疑都是在迷霧中尋找出路。沒有人知道危機將持續多久,只知道危機結束後的世界必定不同於以往。對未知的忐忑,往往讓人們一時無法接受眼前的變化,所以解封了還是不想出門,「脫下口罩」和「戴上口罩」一樣困難。

兩極化現象

事實上,疫情讓人們放慢了腳步,開始省思健康的可貴,據調查研究,愈來愈多的年輕人開始重視養生之道,他們積極運動,注意自身健康並營養均衡。過去保健食品的銷售對象多是中老年人族群,現在商家將會更多關注年輕的消費者。

疫情改變了人們工作和學習的方式。後疫情時代,居家上班儼然成為一些公司的常態。據調查研究,65%的人自願降薪5%以換取在家工作的機會,甚至有一些專門提供給年輕自由業者「移動辦公」的機會,讓員工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來處理與業務相關的任何事情。移動化辦公模式擺脫了空間和時間的束縛,但如何在流動方式中有效地工作,會是將來的挑戰。

穴居症候群(Cave Syndrome)

祂顧念我們

疫情在某些程度上限制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卻在激化科技產業發展的同時,重塑了人們的生活習慣。人們可以在線上購物,在線上學習,甚至在線上健身。後疫情時代是實體和線上同步進行的時代,是一個緩衝的時代,是幫助「穴居症候群(Cave Syndrome)」的人走出焦慮的時代。

疫情間的「社交距離」拉開了人與人的接觸,口罩的配戴遮掩了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如今外面的逐步解封,不見得能揭開人們心中的束縛。無論如何,對病毒的不安是合理的擔憂,但感謝上帝,祂都知道,祂知道我們要面對的是什麼。因此「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上帝,因為他顧念你們。」(《彼得前書》五章7節)

 

與病毒共存?生活新常態!|號角編輯部
如果您『阿們』《號角月報》的文字和網絡事工,請考慮通過以下的小額奉獻來支持我們繼續為主作工。
您的每一次分享都是爱的传递

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