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親人而陷入哀傷是自然及正常的反應,聆聽及陪伴可以幫助他們走出哀傷 德州園地 健康 社會

我們的社會經過兩年多新冠病毒的疫情,單在美國就有一百多萬人因新冠病毒喪生。可以想像,一百萬個家庭仍然因失去家人而哀傷。當藥物治療及疫苗帶來了新的盼望,眼看社會開始走向恢復的狀態,卻迎來紐約水牛城及洛杉磯爾灣台語教會槍殺事件。我們知道更多家庭陷入了震撼、打擊及嚴重哀傷的情緒當中。這是個哀傷的世代,我們身邊的親人、朋友、同事都可能在直接或間接因失去親人而陷入哀傷。我們應該怎樣去安慰、幫助他們?這是不是你在思考的問題?

哀傷情緒的表徵

哀傷情緒很多時候與憂鬱症狀似乎很相近,但其實不是憂鬱症。不過若是哀傷情緒得不到合時疏導或者表達,就有可能會引致憂鬱症。以下我們來談一談哀傷症狀有哪些表徵。

因為思念我們逝去的摰愛而產生的以下症狀,都是非常正常的哀傷反應:

※身體方面:

  1. 日夜思念離開了的親人而至茶飯不思、夜不成眠。
  2. 精神沮喪,心情難過低落,以致對一切事物不感興趣,毫無動力,有時甚至生不如死。
  3. 不住流淚,有時會變得麻木、欲哭無淚之感。
  4. 心胸絞痛,思維無法集中。
  5. 感到身體疲倦,四肢軟弱,不想與外界接觸,退縮及逃避現實。
  6. 消化不良,體重驟降,逃避噪音或人多之處。

※情緒上的表現

  1. 否定、不能接受親友逝去的事實。
  2. 震驚及憤怒,尤其是死亡突然臨到,完全沒有心理準備。
  3. 無助及孤單,失去了至親時也失去了自己身分的一部份。隨着親人的離去,我們失去一些朋友及親戚,感覺孤單無援。
  4. 內疚自責,責怪自己對逝去親人照顧不周或疏忽,甚至覺得自己在親人死亡上有責任。
  5. 認知方面:神情恍惚,失魂落魄,容易忘記細節或事情的經過。
  6. 產生幻想丶幻覺,感覺親人就在身邊。
  7. 因為希望與親人同在,故會產生自殺的念頭。

以上都是在哀傷中的自然及正常的反應,在幫助哀傷中的親友時,我們必須接受他們這些反應,而不是禁止或竭力用勸勉來改變這些情緒。最重要的是不加以批判地聆聽,不住地聆聽。

在幫助哀傷的親友時,要打消要求對方趕快好起來的念頭。常言說時間是最好的醫生,每個人經歷及走出哀傷的形態及時段都不同。《聖經》說「愛是恆久忍耐」,在陪伴過程中,我們聆聽他們一遍又一遍地述說哀傷及悼念之情,需要很大的忍耐。我們不能要求他們短期內恢復正常的生活行為。

不要逃避提起逝去的親友

中國文化忌諱死亡,有鄉俗甚至要求家有喪事者一百天不能造訪他人,這無疑讓哀傷者更被孤立。我們也因為害怕哀傷者在哀傷中不能自拔,故此我們避免提及逝去的親人。其實,在安慰親友時,他們是希望我們和他們一起懷念他們所愛的逝者。他們需要在記憶中感覺他們親人過往的同在,緬懷他們曾有深入愛的關係。記得筆者剛在父親過世之後,有親戚請我吃飯,席中完全沒有提到我父親的過去。大家談天說地,就好像事情沒有發生一樣。那是一頓難以忘記、食之無味的晚飯,而且心境上受到很大的傷害。畢竟我父親剛過世,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難過傷心的人生時刻,我需要的不是一頓飯的營養,我希望旁邊的人看到及認同我的哀傷,也讓我有一個機會告訴他們我心中懷念的爸爸。故此在安慰哀傷的人時,我們不用懼怕提起他失去的親人,而是應該讓對方有機會告訴我們,他失去的親人一生中在這世界上曾有的影響,給他生命留下來的烙印。這對於在哀傷中的親友來說,是一份很好的禮物及尊重。

有效的幫助

史丹福大學出名的心理醫生Dr. Dave Burns曾經這樣說:「有效的幫助哀傷者,你需要做的就是聆聽、聆聽再聆聽。」哀傷者需要的是我們的理解,他們不能以意志停止哀傷的情緒,也不是靠努力便可縮短哀傷的時間。

另外,哀傷者也需要我們在不同形式及生活中的陪伴,尤其在特別的節日丶逝者生日及忌日等,讓他們感覺不孤獨,及慢慢地專注在自我及家庭生活的重建。不過,若哀傷者未準備好或需要單獨時間,也不要勉強。

還有,在照顧身邊的哀傷者的同時,我們必須不要忘記自我的照顧,平衡我們生活及家庭的需要。我們不能把別人的哀傷轉移到自己的身上。我們陪伴他們,為他們禱告,聆聽他們,讓他們慢慢地、自由地從哀傷的幽谷走出來,在哀傷中尋找到新的人生意義,在上帝那裡重新得力,繼續人生的旅程。但願我們的聆聽及陪伴,能夠讓這個哀傷的世代經歷基督的愛及永恆的盼望。

如何安慰哀傷的人|林呂寧華
如果您『阿們』《號角月報》的文字和網絡事工,請考慮通過以下的小額奉獻來支持我們繼續為主作工。
您的每一次分享都是爱的传递

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