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美國加州外海一處油田嚴重漏油,奪走了上千隻海鳥、海豹、海豚等海洋生物的性命,媒體大肆報導,引發美國政府對環保議題的重視,繼而發現了氣候變化對環境的衝擊,環境改變造成的饑荒以及饑荒帶給人類的打擊。
氣候變化是溫室氣體濃度增加導致地球氣溫升高的現象,簡單來說就是全球暖化。這個趨勢從十九世紀中葉的工業化開始,根據世界氣象組織(WMO)2021年報導指出,全球平均溫度比工業化前高出了1.1°C,英國氣象局Leon Hermanson博士提出警告:「全球氣溫將繼續攀升,2022-2026年間甚至會出現比工業化前高出1.5°C的可能。」而1.5°C這個指標是由聯合國195個成員在2015年《巴黎協定》中設定的長期目標,用以指導各國大幅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將本世紀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低於2°C,並努力尋求能限制在1.5°C以內的方法,以減少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
2004年一部災難電影《明天過後》(The Day After Tomorrow)描述了氣候變化引發的極端天氣帶給全世界毀滅性的打擊。該片以戲劇性的手法讓世人關注這個問題。同年,牛津大學教授Myles Allen和同事Peter Scott共同發表論文,探討極端天氣和氣候變化之間的科學關聯,預見未來地球上將因為氣候變化而產生愈來愈頻繁的極端天氣。
2022年2月,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第六次評估《氣候變化2022:影響、適應和脆弱性》報告中明確指出:「全球暖化現象正嚴重迫害着地球生態和全人類的生存。」回顧18年間全球各地發生的災難,儼然已成了一種「新常態」,暴雨、洪水、熱帶氣旋(龍捲風、颶風、颱風)和乾旱似乎不再使我們感到驚訝,然而這些正在方方面面地威脅着我們的生存。
首當其衝的就是糧食危機。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指出,夜晚氣溫上升1°C,稻米收成就會少10%。極端高溫或低溫使得農作物瞬間受損。海平面上升導致洪水氾濫,不僅淹沒莊稼,還會影響水源質量,造成污染。縮小了食物來源,限制人類獲得食物的機會,甚至中斷全球食物鏈的供應。當人們因缺乏食物,瀕臨饑餓、貧困和面對死亡時,就是饑荒。
非洲島國馬達加斯加部分地區已連續四年沒有降雨,面臨了1950年來最嚴重的旱災。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 2021年指出,該地區是全球首例因「氣候變化而引發的大饑荒」。氣候變化全球暖化,對北非和中東將造成毀滅性的影響,臨界60°C的高溫,只會讓饑荒更加惡化,最終成為無人居住之地。我們迫切需要上帝的智慧,建立能夠適應氣候變化的備糧機制來因應短缺。
極端天氣與饑荒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