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應集中力量,善用選制,投票給最可能代表我們心聲的候選人 時事

2019 年普選時,紐約客以 73.5% 的支持率,選擇了選舉使用排序複選制 (Ranked Choice Voting)提案。這種投票方式,只適用於市長、公益維護人、主計長、區長及市議員的初選及特別選舉,選民將在今年6月22日的初選中正式開始實踐。

市府對此一投票方式的中文譯名很混亂。競選財務委員會稱為「排名選擇投票制」;選舉局則在同一頁面上用了「優先選擇投票」、「等級選擇投票」、「選擇表決權」、「選擇投票」等不同名稱,真是一蹋糊塗。順便一提的是,選舉局對主計長與區長職位的中文譯名,竟然分別是「計算機」、「伯魯總統」!實在離譜,其對華裔輕忽的程度可見一斑。

排序複選制,類似於紐約市2002年之前選舉學區委員的方式,選民可按自己心目中的優先順序,分別將1-5的排序投給五個候選人。競選財務委員會列舉了如下幾個優點:

讓選民在誰當選的問題上有更多發言權。 即使你的第一候選人被淘汰了,你還能選擇其他候選人。

讓選民有更多的選擇。 你可最多選五位候選人,大可放心支持最喜歡的候選人,不必因擔心他們勝算低而放棄。

不同類型的候選人將贏得選舉。 迄今為止,採用此制的城市已選出更多女性和有色人種公職人員,使選出的官員更能代表他們所在的社區。

與學區委員選舉最大的不同是,學區委員當選名額是九人,而此次初選,每一職位只有一位勝選人。多名額時,此制的確能保障弱小群體,人數較多的群體不能全拿通吃,但在單一名額選舉時,反而可能分薄了一個不團結群體的整體力量。

華人自1870年代開始長居紐約市,至今已超過150年,從原來侷促於下東城幾個街區的貧民窟,到如今在多處都有著名「華埠」。2020年人口普查的初步資料顯示,華人佔紐約市總人口14%,是亞洲以外華人聚居最多的城市,這還不包括沒被統計到的隱形人口。

在華人舉步維艱的成長歷程中,除了獲得「模範少數族裔」的虛名,在政治地位上可有足以匹配的表現?全市51席市議員,按人口比例,至少應有七席華裔議員,至今卻只有陳倩雯及顧雅明兩人;全市65席州眾議員中,只有牛毓琳一人;在州參議會也只有劉醇逸一人。這代表性夠嗎?

猶太裔在美國的政經文化影響力,有目共睹。全美三億多人,猶太裔只佔2%,紐約市也只13%,但其政治代表性早已超越人口比例!郭德華市長、彭博市長、聯邦參議員舒默就是幾個最近身的例子。如今在紐約市甚至全美,您可還聽過欺負猶太裔的事例?

誰能代表華裔發聲?其他族裔的友華人士嗎?郭德華宣稱他最愛中國菜、中國人,但1982年面對12,000華人的示威抗議,他仍毫不猶豫地決定將監獄建在華埠,因為他只看到區區幾百張華裔選票!在目前「仇恨亞裔」的風暴下,人們不會管您出生在何處,也無論您有何理想,此時此地你我就是一個「華裔」!

我們大多已在這裡生根發芽、安身立命,若不自己努力奮鬥,就沒有人會為我們發聲,因此我們需要集中力量,善用選制,投票給最可能代表我們心聲的候選人。

排序複選制|葉漢中
如果您『阿們』《號角月報》的文字和網絡事工,請考慮通過以下的小額奉獻來支持我們繼續為主作工。
您的每一次分享都是爱的传递

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