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長大求獨立,父母擔心、煩心、揪心,就是不放心……其實《聖經》也教導「離開父母」 家庭

孩子長大求獨立,父母擔心、煩心、揪心,就是不放心……其實《聖經》也教導「離開父母」

耆英團契聚會前,林叔叔問朱嬸母親節會有家庭團聚嗎?朱嬸回答說:我的外孫說是「外婆節」!在座各位的子女都已是成年且大多已成家立業,這個節日能讓兒孫記起長輩真好。絕大多數的父母都是以愛心對待家人,甘心付出不求回報。作為父母親最在乎跟孩子關係,如果到了晚年,兒孫不理不睬或彼此關係不好,一定很痛苦。

李太家曾經養雞,她很記得正如耶穌所講「母雞把小雞聚集在翅膀底下」的情景,不過一定時間後,母雞就會趕走漸漸長大的小雞,不讓小雞繼續跟着……也曾聽說雛鷹羽翼漸豐時被老鷹推出窩邊,讓雛鷹掙扎學飛……上帝創造萬物奇妙!

張伯伯說,這正如《聖經》教導「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結合,二人要成為一體。」尤其是孩子成家後,最好離開父母單獨生活,學習獨立、成熟,自己親身體驗和經歷,父母也需要學懂放手,讓他們見見世面、接觸錯綜複雜的社會,也認識自己的長處短處。

李叔叔接話,廣東人說有毛有翼(翅膀硬了),從青少年叛逆期開始,子女就有自己的思想,許多時不想聽父母嘮叨;晚上不想睡、早上不願起床。什麼Y世代、千禧族……業餘愛好就是聽音樂、玩視訊及網路遊戲。以前父母教孩子別跟陌生人搭訕,現在小孩卻喜歡跟未見過面的人網上閒聊,與親友同桌吃飯時反而以手機代替開口講話,

林叔叔說:孩子小的時候就盼他們健康平安成長,學業有成,又擔心他們走錯路,小心翼翼在旁指導和引領。到成年了,有時經歷一下挫折也是好的,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增長見識。

陳老師說,不一樣的時代、世代的落差,我們小時候有收音機已不簡單,到後來從電視聽新聞資訊,現時網站上搜索一下,什麼新聞資訊、講飲講食、裝修DIY(Do It Yourself,自己動手),甚至管教方法,一應俱全(雖然未必正確),所以覺得長輩落伍、囉嗦;我們以前不明白的事情會請教長輩,現在是問手機。所以長輩宜放下自己的經歷,勿倚老賣老,切忌強調「我吃鹽比你吃飯多」。尤其是幫兒女帶孫,一方面避免溺愛放縱,一方面要尊重他們的教養方式,儘量不干涉,明白最終的管教權是父母。

退伍軍人權叔說,孩子小時候離不開父母,尤其是母親,所以母親影響孩子最多。現在不再是華人傳統崇尚同一屋簷下三代同堂、孩子在父母面前必恭必敬,現代是父母在兒女面前低聲下氣。更重要是社會價值觀正在改變,人遠離了上帝和《聖經》真理,從而導致全社會道德水準的崩潰。

長老說,「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事實上父母不能一生一世都陪着孩子,不能隨時隨事給與幫助。最妥當是讓孩子明白上帝是他們的倚靠、避難所、隨時的幫助,這是養兒育女最重要的。這樣,父母就不用擔心,因為已為他們指引正路,確保他們一生蒙福。《申命記》六章7-9節:「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也要繫在手上為記號,戴在額上為經文;又要寫在你房屋的門框上,並你的城門上。」我們要從小就按《聖經》的價值觀來教導子女,多講《聖經》故事,讓孩子從中學習愛、學習感恩,結出聖靈的果子——「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

宋阿姨想起《聖經》記載雅各和約翰的母親求耶穌:「在你的國裡,請讓我這兩個兒子一個坐在你右邊,一個坐在你左邊。」我們的反應是這母親是這麼自私的!其實望子成龍很正常,而母親所求的是希望兒子在上帝的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不是求世上的名利財富;當雅各約翰都蒙召跟從主時,母親沒有攔阻。孩子年輕時,讓他們參加教會聚會、參與事奉,對日後孩子行事為人有很大影響。《箴言》廿二章6節:「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這也是作為母親的心願。把孩子交給主耶穌最放心!一家人過敬虔的生活,家庭生活必定幸福美滿。

放心母親|田距
如果您『阿們』《號角月報》的文字和網絡事工,請考慮通過以下的小額奉獻來支持我們繼續為主作工。
您的每一次分享都是爱的传递

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