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美國生活的華人,不習慣使用的家電用品應該是廚房裡的洗碗機了。擔心它耗水費電,懷疑它清潔有限。不過,數據顯示:同樣的盤子,洗碗機用四加侖的水,手洗卻要用27加侖!這份研究還指出:「實際上用手洗碗兩分鐘,就可以用同樣的水清洗整個洗碗機。」
19世紀中葉,少女約瑟芬.加里斯(Josephine Garis)嫁給了長她八歲,剛從加州淘金回伊利諾州的商人威廉.科客倫(William Cochrane)。夫妻倆慷慨好客,丈夫又熱衷於政治,常常高朋滿座,科客倫太太常用她心愛的祖傳的餐具招待客人。後來她發現這些古董多處破損,她心疼又沮喪,決定以後不要僕人清洗瓷器,她要親自來洗。當她刷著盤子上的殘羹,雙手浸泡在肥皂水中,忽然覺得消沉無助:丈夫病了,心愛的瓷器碎了,她卻不得不站在廚房做這件浪費時間的事。
處在人生低谷的科客倫太太來到了教會,牧師彷彿是對著她講道,當天的信息是「希望、等候和休息」,她後來回憶道:「我真的沒得選擇嗎?當我問:『為什麼沒有人發明一台機器清洗髒盤子』時,怎麼不問自己『為什麼不發明一台機器呢?』」於是,她振作了起來。
不久她就有了想法:「利用水壓的擦洗力,把髒盤子固定放好,用肥皂水噴灑出去。」這想法得到先生和朋友的鼓勵和支持,甚至提出組成商業團隊來幫助她,可惜不久之後先生就過世了。樂善好施的先生,留給妻子的是一堆債務。還好她有足夠的錢聘請一名機械師,造出了第一個利用高壓水流的洗碗機。
科客倫太太的機械天賦絕非偶然,她的外祖父發明了蒸汽船,父親是一名土木工程師。她雖然沒有受過正規機械教育,對力學也一無所知,但她說:「我付上昂貴的代價就是堅持到底。」1886年,她的洗碗機獲得了專利,成了第一台真正投入生產的洗碗機,在1893年芝加哥世界博覽會中大放異彩,贏得了最高獎。飯店和大型餐廳都開始下訂單。1898年,她開設了自己的工廠,她去世後,公司改名、合併,最終成了家戶喻曉的品牌KitchenAid。
科客倫太太回憶過去那些跑業務的日子,「沒有丈夫或父親的陪伴,每當要獨自走過酒店大廳,我都以為自己隨時會暈倒,但是我沒有。」她成了獨當一面的女企業家。「我也許沒有因此變得富有,但的確為自己和員工提供了舒適的生活。」牧師的「希望、等候和休息」是她遇到艱難時常常品味的信息,提醒著她:「這是個美好的世界,每一天都在變得更好。」
洗碗機之母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