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社論) 誰是鄰舍

2014年4月
策劃與撰稿/李汪洵、周簡艷珍、蔣若谷、夏佩群、朔方、周天駒、俞志良、李薇、勞伯祥

人們對「鄰舍」有不同的定義,最簡單的講 法就是「住在隔壁」或「住在附近」的人。按 照《聖經》的精神,真正的鄰舍與地域無關, 而與彼此關係有關。

事實上,沒有關係的鄰舍,可以用「各家自 掃門前雪」來形容,很多所謂鄰舍其實從來不 談話;相反,很多人熱誠地關心並幫助遠方的 人,憐憫那裡的人,如此就是那地方的鄰舍了, 所謂「天涯若比鄰」。

什麼是憐憫?在「好撒瑪利亞人」故事(《聖 經‧ 路加福音》十章30-37 節)中,一個被強 盜剝去衣裳、打得半死的人,被丟在路上沒人 理睬,惟有一個撒瑪利亞人看見了,就動了慈 心……所以憐憫需要「上前」:走近人的身邊, 知道人們實際的痛苦及需要。如果不願意「上 前」,不了解人的需要,如何談得上憐憫? 但不要以為「上前」很容易,這需要離開習 慣了的環境,去到陌生的地方,可能是有危險 的,這也正是那好撒瑪利亞人與眾不同之處。 許多時候,只要願意走前一步,這一點點的憐 憫心,就自然地生出更多的憐憫;如此,憐憫 就成了一種生命的自然流露,而不僅僅是一種 善行了。

憐憫需要「付出」。那好撒瑪利亞人,把 「油和酒」拿出來,醫治那受傷的人。這「油 和酒」本來是用來救自己的,每個客旅都應有這些防身之物。 換言之,他為「憐憫」付出了「安全」的代價,這是真正的憐 憫。沒有「付出」的憐憫,《聖經》稱之為「塞住」了的憐憫, 是沒有實質意義的。事實上,那好撒碼利亞人「付出」了安舒 的代價,因為他連牲口都讓那傷者騎了;他也付出了「二錢銀 子」,這本來是旅者用來防身的。

憐憫是用「償還」的心情表達。當好撒瑪利亞人把傷者帶到 旅館,他必須繼續自己前面的路,卻又恐怕旅館主人不願繼續 照顧傷者,故特別應許店主,他回來後會把不足的欠款還給店 主,這表示他沒有放棄,願意照顧到底。我們很容易用宗教行 為、金錢方式表達「憐憫」,但真憐憫是用「欠債」的心情表 達的。

憐憫,需要真實信仰承托。事實上,我們所以能夠「上前」, 是因為在我們的信仰中,身邊的人不僅僅是「鄰舍」,更是兄弟, 而我們被賦於看守的責任;我們願意「付出」,是因為在我們的 信仰中,耶穌基督也曾為我們「付出」了生命代價,並且「償還」 了罪債。故此,對於信仰基督的人而言,用「上前」、「付出」 及「償還」的態度去愛鄰舍,實在是最應該不過的事。

其他專題文章

(社論) 誰是鄰舍
市議員話心聲
愛鄰舍如自己
警察局採訪實錄
少一點實惠多一點奉獻
大國大民已富莫貧
培養同理心
共用車道不可獨霸
顯明的道德隱形的法律
社區裡的宣教士
處處有法律 時時須遵守

2014年4月內容

專題綜合時事評論天倫樂健康天地繽紛世界智慧路生命的旋律紐約角聲消息愛心匯點美東教會消息紐約之窗弗州快訊美味人生百味雜陳生活資訊中大西洋姿彩德州園地德州教會消息休士頓園地休士頓角聲癌症協會達福園地芝城園地紐英倫園地南美秘魯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