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身高僅五英呎的英國婦女,在抗日戰爭中的中國山西,帶着近百名青少年,部分更是繈褓中的幼兒,徒步穿山越嶺、逃進西安。故事從1902年的英國倫敦開始。
艾偉德(Gladys Aylward)於1902年生於倫敦以北的愛民頓市,父親是郵差,家境清貧。艾偉德沒機會接受優秀的教育,以女傭為職。她是虔誠的基督徒,為遠方的中國有千萬人未聞福音而難過,便到處嘗試說服人到中國。不斷碰壁後,她認定要去中國的是自己,毅然報讀「中國內地會」的宣教士學校。就讀一年後,因學業成績等原因,被評定為不宜作海外宣教士。雖然極度失望難過,卻絲毫不改她的意志。
艾偉德拚命工作,把工資全儲蓄起來。她常掛在口邊的話是:「為了中國」。她日間努力工作,晚上則閱讀老闆家中有關中國的藏書。為準備自己,她拿箱子到公園,站在其上高聲傳講福音。每一次遭譏諷,她都知道是為將來更大的困難作準備。因工作過勞病倒,艾偉德回父母家休息。養病期間參加教會聚會,聽見中國山西有位宣教士勞珍妮(Jeannie Lawson)極需助手。她認定這是神(上帝)給她的崗位。
1930年,艾偉德隻身啟程,乘西伯利亞鐵路,經蘇聯向中國進發。適逢中蘇爆發戰爭,火車無法前進。艾偉德更一度被捕,輾轉奇蹟地逃出,乘船去了日本,再折回到達北京。從北京,她乘火車轉汽車,最後乘驢進入山區的陽城。
在艾偉德的協助下,勞珍妮開始了「八福客棧」,接待路過的商旅,讓他們在路途中除了享受熱飯、乾淨床鋪外,更能聽見《聖經》故事。艾偉德努力學習中文,四出傳講福音。勞珍妮在一次意外中不幸受傷,未幾離世。艾偉德在無比的孤獨中,努力支撐下去。
一日,艾偉德行在市集中購物,一婦女強行要賣手中的東西給她,多少錢都無妨。艾偉德手中只有九分錢,那婦女拿了就走。艾偉德打開一看,原來是個女嬰。艾偉德為女嬰取名九分,成為她的第一位女兒。
幾年後,九分告訴艾偉德,街外有名男孩無人照顧,天天捱餓,提議可不可以吃少一點,留下給他。艾偉德把男孩接回家中,取名少少。陽城居民深受艾偉德言行感動,住在「八福客棧」的孤兒也不斷增加。1936年,艾偉德放棄英國國籍,正式成為中國公民。
艾偉德原本堅持不與政府合作,但當時中國推動婦女放腳,陽城的縣官登門邀請艾偉德擔任「放腳專員」,教育婦女。經縣官力勸,艾偉德終於答應。當她遊走於不同鄉鎮之間,勸告婦女放棄纏足惡習,也分享福音信息時,她明白神的安排何等奇妙,讓身材細小,但沒有纏足的一個英國婦女,在這時候來到中國。
艾偉德的品行贏得了縣官的信任。一次,城中監獄發生暴亂,無法制止。縣官竟向艾偉德求助。艾偉德只能默默禱告,求神幫助。獄中囚犯竟然把武器放在艾偉德腳下。艾偉德後來建議縣府改善監獄環境,也讓囚犯工作。不少囚犯日後也歸信基督。陽城居民也有成為基督徒的,其中縣官也公開表示自己及家人,已接受相信艾偉德所傳講的耶穌基督。
中日戰爭爆發,戰事蔓延至山西一帶。縣官與一眾官員商討對策,也邀艾偉德出席。討論結果是,艾偉德要帶同近百名的孤兒離開,到其他地方暫住。
就這樣,艾偉德開始了這震撼人心的旅程。一個人帶着90多名孩子,只有數位是十來歲的,其餘都是孩童,有些甚至是仍不時要抱要背的。他們穿山越嶺,害怕時就一起唱詩歌,也仰望天父奇妙的供應。路上他們遇上黃河,艾偉德不知如何是好。一位孩子說,《聖經》不是有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過紅海的故事嗎。艾偉德聽後,感慨地說:「可我不是摩西啊!」誰知那孩子卻回她說:「但我們信的是同一位神啊!」
恰巧,一隊中國士兵經過,詢問情況後,就幫助艾偉德和所有孩童過河。幾經艱苦,艾偉德終於把所有孩童帶進安全的地方,她自己筋疲力盡,病倒多時。
荷裡活將艾偉德的故事拍成電影,取名《六福客棧(The Inn of the Sixth Happiness)》,大受歡迎。因電影情節與實情有異,艾偉德自行寫出傳記《小婦人》。
艾偉德後來返回英國調理身體,也探望父母,更到處推動信徒支持海外宣教工作。當被問及為何神沒有呼召一位丈夫去協助她時,她笑着回答說:「神是有發出呼召的,只是他沒有回應。」父母相繼離世後,艾偉德急於返回中國。
政局關係,她只能到香港。在香港,她竟然碰上一位曾住在「八福客棧」的孤兒。就這樣,她在香港又開始了新的工作。後來,艾偉德到了台灣,也開了新的孤兒院。1970年1月,艾偉德於台灣逝世,葬於台北近郊的基督書院校園。
艾偉德一生最喜愛的經文,是《腓立比書》四章十三節:「我靠着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
親愛的朋友,您是否也願意相信艾偉德所相信的神;在神的大能中,造福別人,完成美善、震撼人心的事情?請用本版決志表跟我們聯絡。
小婦人 偉大神|曾福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