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已故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Franklin Roosevelt)曾說過這樣一句名言:「我們唯一應當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
的確,由童年至成長,我們都對不同的事物或人產生恐懼的感覺。小時候可能因為看了童話故事裡的怪物或電影中某些恐怖影像而害怕。長大後我們也許不再怕怪物了,但對在生活中接觸的人事、未來或關係感到驚恐憂心。今天,普世各地最大的恐懼,應離不開對新冠肺炎變種病毒的關注。雖然不少國家都提供了疫苗,但一波又一波的疫情和不斷更新的變種,為部分人更添不安。難怪有傳媒人在最近曾表示,我們現今是活在恐懼的時代。
撇開大眾關注的新冠疫情不計,一份網上的問卷調查研究了大眾對其他事物的恐懼,結果有趣之餘也令人深思。其中十項最令人害怕的事物(由低至高)分別為:怕老、怕被毒害、怕變成懦夫、怕細菌和微生物、怕變瘋、怕親密關係、怕昆蟲、怕成為社交焦點(或遭欺凌)、怕死,以及最大的恐懼——怕孤獨的感覺。
恐懼與害怕的不同之處在於,害怕只是一時的或短暫的,當事物或環境轉變的時候就不害怕了,並且通常較容易克服。至於恐懼,兩個字都帶有心字旁,是指心神受到困擾,從而影響到正常的行為和判斷,相對下比較難克服,嚴重的可能長期伴隨,影響我們身心靈的健康。
很多人認為克服恐懼的方法是要有勇氣、力量或希望。其實,對付恐懼的秘訣是信心,而其中的關鍵,是這份信心必須來自上帝及向著上帝。當恐懼來襲時,不但會奪去我們的平安,嚴重的更開始動搖這份平安背後的根基,那就是我們的信心。
當平安不再時,恐懼便來臨,令我們漸漸對上帝會保守我們、彰顯公義及幫助我們的事實,存在疑惑與不信的態度。對此,《申命記》三十一章8節《聖經》的應許:「耶和華必在你前面行;祂必與你同在,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提摩太後書》一章7節,使徒保羅也提醒我們:「因為上帝賜給我們,不是膽怯的心,乃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
原來,真正有信心的人會說:「是的,我知道上帝在這裡。祂會供應我所需要的,我相信全能的上帝!我相信上帝會阻止任何危險發生。即使困難發生了,我相信祂會幫助我處理任何事情。主啊!幫助我作出明智的反應,不被這些事嚇倒和受到威脅。」
恐懼源自對未知事情的不安,令我們無法釐定方向及掌控前路。所以,若將我們的心思和關注放在未知的人事上,必定帶來憂慮不安。但如果將專注力放在堅定不移的事上——上帝的保守和帶領,便能尋到信心和平安的鑰匙。很多人認為恐懼是無法控制的本能反應,但上帝提醒我們可以讓剛強、仁愛和謹守的心取代恐懼的陰霾,因為我們依靠的不是有限的環境和自己,而是永恆不變的上帝。
今天,你可以仍活在無盡的恐懼深淵之中。然而,你也可以對上帝說:「主啊!我將這些事交給祢。我很無助,但我深信祢能掌管一切。我深信祢愛我,我信靠祢會按祢的方法幫助我、為我處理。主啊!我期待祢在我身上彰顯祢的智慧、大能和愛。」
面對恐懼|貝琳達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