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校園劇《陪你到世界終結》指出教育的真正價值所在——訓練獨立思考的能力,回答了解人為什麼應該生而平等,又如何能夠在人之上視他人為人 文娛

青春校園劇《陪你到世界終結》改編自小說《三年K班》,說的是A班優等生京芷卉,因高三分班試失利,跌入吊尾之K班後的經歷。

《陪你到世界終結》引發人們思考教育的真正價值所在——訓練獨立思考的能力,以衝量今天要付的代價、今後面對的人生

什麼地方存在身分差別,什麼地方就存在特權。

面對芷卉的不適應症,班主任這樣下藥:「知道為什麼你以前在A班,每天都能吃到熱騰騰的中午飯嗎?因為學校規定,後五個班必須晚10分鐘下課!接受現實,是你在K班要學的第一課。」

在聖華中學,成績差即是「等外品」的同義語,所受待遇並不止於飯菜的冷熱。運動會中,K班的雲萱扔了個空飲料瓶,沒想到引發A班B班大戰;打架傷人者未被處罰,雲萱卻被停學兩週並記過;理由天經地義:A班B班要備考!K班不同樣要考試?

當成績榜排名成為衡量人之價值的唯一標準,不能提高升學率反而拖後腿的K班,無異於廢棄垃圾。A班男生江寒和K班女生顧欽欽,在就寢時間於校園散步被發現;江寒被嚴重警告,顧欽欽被開除。原因只有一個:江寒是優等生,顧欽欽是差等生。

古希臘哲人柏拉圖認為,待人不公正,遠比受到不公正,更有失體面。如果校園裡的傳道授業解惑者,都公然這般言傳身教更有失體面的事情,制度化、合理化歧視這一人類頑疾,社會豈能不是弱肉強食的鬥獸場!

對一個人的不公正,即是對所有人的威脅。

雖然現實確如老師描述的那般:「這世上沒有絕對的公平。只有弱者才整天要求公平,你什麼時候看到強者感慨不公平了?」但這未必就是合理的。西方法學理論奠基人孟德斯鳩,曾將平等分為四種並客觀地指出:第一,結果平等(不可能);第二,起點平等(也不可能);第三,機會平等(不完全可能);第四,規則平等(比較可取)。

規則平等,正是K班爭取權利的起點。在空瓶之戰後,K班在芷卉帶領下,為雲萱獲得公平待遇而戰,要求A班和B班參與的學生也一樣要接受處分,迫使學校撤銷了對雲萱的處分,大獲全勝!當班主任振振有詞:「工作後的能力高低自然決定薪酬,這是通用的社會法則」,K班同學當即反駁:學生在學校是消費者而不是勞動者;我們和A班學生交了同樣的學雜費,理應享受同樣的資源和待遇,令老師啞口無言......

這正是這部校園劇令人欣慰之處:其含納並啟蒙的題目,即便在成人世界也未必被認真思考過——對一個人的不公正,即是對所有人的威脅!

對他人的公正,即是對自己的施捨。

但是,任何改變現狀的進步,既不是自動的也不是必然的。對於芷卉和K班同學,最具考驗的一幕,是向校方請願撤銷開除顧欽欽的決定。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不僅難以撬動校領導所握權柄,而且說服同學集體聯名同樣艱巨!

沒用的;我又沒半夜在學校散步;幫她就會得罪學校,對我又沒有好處;我不簽,和我沒關係......這些懷疑、顧慮、事不關己,都來自社會生活經驗的實證——朝著正義邁出的每一步,無不伴隨著失去甚至犧牲,因而充滿痛苦乃至掙扎。

芷卉苦口婆心、不厭其煩,但真正打動了人心的,不是「沒試過,怎麼知道」的勇氣,而是利害攸關的真相:這事現在落在顧欽欽一人身上,將來可能落在任何人身上;學校今天能開除她,明天就能開除你;幫她就是幫自己,這和K班每個人都有關係。

K班在芷卉帶領下,為雲萱獲得公平待遇而戰

最終,顧欽欽重返校園。儘管班主任一如既往地否定他們「動用集體來抗衡秩序」的行動,但K班經此一役,覺悟到「真正要負責的是我們自己」,也體會了「對他人的公正即是對自己的施捨」。

這才是教育的真正價值所在——訓練獨立思考的能力,以衝量今天要付的代價、今後面對的人生;了解人為什麼應該生而平等、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又如何能夠在人之上視他人為人、在人之下視自己為人......這些電視劇無法完整回答的,都能從《聖經》中找到答案,並且確認誰才能陪我們到世界終結。

陪你到世界終結|芳子
如果您『阿們』《號角月報》的文字和網絡事工,請考慮通過以下的小額奉獻來支持我們繼續為主作工。
您的每一次分享都是爱的传递

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