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至親難免哀傷,而與基督連結的生命,可以讓您走出悲痛,心靈康復,重整人生…… 家庭 健康

在疫情期間,染疫與死亡的數字代表著一個個寶貴的生命,我亦陪伴了三位喪偶者走過一段哀傷之路。

失去至親所承受的心靈創傷非常沉重,特別是突發性的,沒有心理準備下的打擊是最大的。一般首先常見的心理反應,是想否定它的真實性,逃避,是自我保護機制的反應,但是拒絕面對或壓抑情感,都會防碍創傷的痊癒。坊間廣為人知的DABDA哀傷五個階段:否定、憤怒,討價還價、沮喪、接受(Kubler-Ross Grief Stage Model),是一般哀悼者情緒走向的經歷,但不一定每個人都是順著這個次序。

孤單(剩下我)、不捨得(走得太早)丶憤怨(上天不公平)、內疚(有虧欠對方)……這些負面混合的情緒如潮水般反反覆覆地縈繞折磨著未亡人的心靈,夢裡逝者出現,夢醒更覺得唏噓和失落。喪親之痛初期會呈現如憂鬱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相似的情緒表現,不同之處是喪親之哀傷會隨時間慢慢消減,逐漸會康復過來,一般是3-6個月,亦有長達一年的。

葬禮,不單是遺體處理的儀式,更是讓喪親者及其親朋好友抒發內心的哀傷和懷念的情緒,與逝者好好道別,是大家一起經歷心靈悲慟的憮慰過程。復原,是指哀傷者能夠接受逝者已離去的事實,能夠適應新的生活形態(沒有他/她的同在),繼續自己的人生目標和方向。

假如處理哀慟的情緒不適當(不斷選擇逃避與壓抑)或者觸動本身故有的精神心理問題,那麼喪親之痛可能會演變為複雜性哀傷(Complicated Bereavement)。若傷痛沒有隨時間緩和,甚者出現輕生萌死的念頭,必須從速送醫治理。

親友的陪伴和適當的關愛是非常重要的支持力量,哀傷是感性的事,身邊人忌用理性來與心靈受傷者對話,反而陪伴(不孤單)、聆聽(有人了解)、接納哭泣與悲痛,是正常的必經的情緒階段。哀傷者需要有一個空間去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把對逝去者種種的情感抒發出來,以致能夠重新調整內心,從悲痛中逐步走出來,哀傷是一條有出口的隧道。個人和小組輔導,都是有效的幫助喪親者心靈康復與重整人生的途徑。

基督教所傳遞的靈魂不滅、死人復活的信息,帶給人極大的安慰,我們與所愛的人會有重聚的一天。這盼望不是種自我安慰的幻想,而是在歷史上出現過的真實憑據,耶穌曾經降生且死而復活,應許任何人因著信,接受祂的救恩,與祂生命連結,死後也會像祂一樣復活。踏入初秋,自家種的一株上百朶含苞的白菊,當其中第一朵綻放的時候,我知道其餘的花苞也有盛放的一天,因為它們是連結於同一個生命。

死亡是每一個人必定要面對的,但它並沒有能力把愛與關係終結。逝者的生命是超越肉身的形態活在我們心中,基督徒且擁有與所愛者在天國重聚的盼望。

走出悲痛|李飛君(執照心理諮商師)
如果您『阿們』《號角月報》的文字和網絡事工,請考慮通過以下的小額奉獻來支持我們繼續為主作工。
您的每一次分享都是爱的传递

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