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麵的啟示 芝城園地

疫情期間最開心的收穫是學會自己擀麵,做韭菜盒子、包子、饅頭、蛋黃酥、綠豆椪,其中最得意的就是做出美味的台式菠蘿、奶酥和芝士麵包。若不是疫情,我絕不會動手自己做,以前嘴饞時就去中國城買。經過近一年禁足,做的越來越有心得,發現自己做其實不難且健康,可以控制食材,少油少糖少鹽。每日清晨享用自製麵包,已成為我早早起床的動力。

幾乎所有食譜都説發麵要「發到兩倍大」,亦即「讓麵發起來」是麵食成功的主要關鍵。一般都是先將酵母、糖和溫水混合,待起泡後放入麵粉,揉完第一次,蓋起來放在溫暖處發到兩倍大,再揉讓氣出來,蓋起來再發一下;有些放到蒸鍋上,開火前還要讓它再發一下。

麵之所以會「發」,就是因為加了酵母。剛開始做麵食時,常常經過一小時,還只比原來大一點點。第一次我以為是酵母過期,打電話給雜貨店,老闆說沒過期,上面的日期是製造日期,不是有效日期。第二次我以為太冷,就放到有溫度的小烤箱裡發。第三次換了另一種品牌的酵母,第四次可能因為酵母和溫度都正確,才發到兩倍大。有幾次溫度太高或放得太久,整個麵糰發酸,完全無法成型。

耶穌對門徒說:「天國好像麵酵,有婦人拿來藏在三斗麵裡,直等全團都發起來。」(《馬太福音》十三章33節)三斗麵是以色列當時款客做麵的普通分量,耶穌用百姓最熟悉的食材做比喻,當人聽到福音,生命被翻轉。對社會的催化就像麵包因酵漲大,基督徒的貢獻會使天國理想早日實現。

但麵酵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酵原是發麵的正常過程,使用得當能作成好吃的包子和麵包,不適量的酵則使麵變味,甚至不宜食用。酵在很多經文裡也被比喻為罪惡,當罪惡進到教會,如果不馬上處理,就會到處傳播,擴散開來。如保羅所言「你們這自誇是不好的,豈不知一點麵酵能使全團發起來嗎?」(《哥林多前書》五章6節)

《聖經》教導門徒不要單顧自己的事,要進入人群做光做鹽,影響社會大眾。好的影響會讓世界更好,漲成可食用的麵糰;反之,不好的影響會擴大成倍,甚至使整個麵糰變餿變酸,所以我們的言行舉止需要時刻留意小心。

用手揉麵好幾個月後,有一天,心血來潮,想用麵包機取代人工,這是10幾年前女兒高中時要求的生日禮物,她上大學後就被冷落一角。我拿出來清洗乾淨,依照食譜把所有材料放進去,但啟動後只聽到嘎啦嘎啦的聲音,就是不揉麵。我很氣餒的把材料拿出來,再度把麵包機束之高閣。後來朋友把她的麵包機拿來讓我比較,才發現我機器裡那個攪動的揉捏槳(Kneading Blade)不見了。原來我上次洗完後沒有放進去,一直還在洗碗機裡,我還納悶為什麽會有這個小玩意兒呢!?

很多時候,我們的生命也像這轉不動的麵包機,找不到攪動的旋槳,失去運作能力,人生只能空轉,無法揉成可作各樣美食的麵糰。禱告和讀經就是給我們力量的旋槳,因為「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立比書》四章13節)。

如果您『阿們』《號角月報》的文字和網絡事工,請考慮通過以下的小額奉獻來支持我們繼續為主作工。
您的每一次分享都是爱的传递

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