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ev,1818-1883) 繼《羅亭》之後的 第二部長篇小說;於1858 年脫稿,翌 年在《現代人》雜誌上發表,同年在莫 斯科付梓印刷成書。評論家皮沙烈夫認 為:「這是屠格涅夫在創作藝術上,結 構最嚴謹、最完美的作品之一。」
對於這部優秀的文學名著,不少人已 從不同的角度,作出評論。有人說,這是 俄國農奴制度的輓歌;有人說,這是男主 角拉夫烈茨基的婚姻愛情悲劇;有人說: 這是歷史上「多餘人」的寫照,但無論從 哪個角度,我們都看到屠格涅夫對這些 「最後的貴族」,傾注了深厚的感情, 也顯出了他對他們命運的無力感。
屠格涅夫對社會的扭曲現象,雖然有所 警覺,但連他自己也找不著改進的良方。 歷代多 少文學 家、哲 學家、 社會學 家……都「看得見、說得出」,但解決不 了問題;人類只有順從上帝的引導,跟隨 「道路、真理、生命」的實體──耶穌基 督,一切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貴族之家》敘述了一家四代的故事, 第一代以強暴得貲財;第二代克勤守成; 第三代反傳統崇外;第四代拉夫烈茨基 無所適從。他是奴隸主與使女結合所生 的兒子,從小接受祖父、姑母及父親的 「特殊教育」,長成四肢發達、頭腦簡 單;IQ 還可以,EQ 卻欠奉的富家青年。
他於父親死後,繼承了龐大的遺產, 在莫斯科求學期間, 與美艷動人、輕浮浪 漫的將軍女兒瓦爾瓦 拉‧ 帕夫洛芙娜,糊 里糊塗地結了婚。帕 夫洛芙娜在夫婦暫居巴黎期間,紅杏出 牆,傷透了拉夫烈茨基的心。從此,他 寧願付出巨額的贍養費,也不願意再見 她一面。他在歐洲飄泊經年,終於鳥倦 知返;在故鄉重遇遠房表親麗莎,她清 麗脫俗、溫柔良善,因虔信上帝,散發 著青春純潔的氣質。
拉夫烈茨基與麗莎從知識交流開始, 含蓄地發展出一種特別的感情,但礙於 他還是有婦之夫,感情只能壓抑在心 底。當帕夫洛芙娜的「死訊」傳來,抑 制的感情便馬上「決堤」,雙雙沉浸愛 河。正在他們嘗到愛情幸福的滋味時, 帕夫洛芙娜突然出現,把他們推進萬劫 不復的深淵。
在這關鍵的時刻,麗莎虔誠的信仰, 在她身上產生力量,讓她有勇氣揮慧 劍、斬情絲。她對只要她願意就會不顧 一切地愛她的拉夫烈茨基說:
「上帝配合的,人不可分開。」
麗莎請求拉夫烈茨基回到妻子身邊,再 給她一次機會。她自己卻到修道院去,靜 靜地度過餘生。拉夫烈茨基的兩段愛情, 反映出眼目情慾的「慾」,與心靈相通的 「愛」的分別。最後的結局,是帕夫洛 芙娜依然故我,心如死灰的拉夫烈茨基, 開始改善農奴的生活。他們這一代,在歲 月的洪流中,漸漸退出歷史舞台,但新一 代卻帶來了新希望!
其他小說精華文章
2014年12月內容
專題 • 社區迴響 • 天倫樂 • 親子樂 • 生命線 • 智慧之窗 • 佳美腳蹤 • 教會消息 • 藍山集 • 世界遊蹤 • 健康寶鑒 • 繽紛世界 • 小說精華 • 國際時事 • 生活資訊 • 愛心匯點 • 生命的旋律 • 美味人生 • 聖誕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