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浪費是個很嚴重的問題,全球有三分之一的糧食被浪費掉,在發達國家情況更加嚴重,許多食物是還未吃,便已經被丟棄。
‧消費者購買過多食物,吃不完的便囤積在家。如果收藏得不好,時間長了、壞了就丟掉,尤其是蔬菜、水果等。
‧顧客都期望超級市場擺滿各式各樣蔬果,理所當然只選購新鮮的。至於那些不太新鮮的、賣不出去的,會怎樣處理呢?結果是被丟到堆填區,造成很大的浪費。
‧消費者要求有很多貨物供選擇,也要求很漂亮、很完美的產品和農作物;於是生產商、商戶、超級市場便會擺放林林總總的貨物,以滿足顧客要求;然而顧客不可能購買所有的物品,結果剩餘的又是被丟到堆填區去。
‧另一個原因是生產過程中的損耗,例如一些外觀欠佳、零零碎碎的貨物都會被丟棄。如果有機會參觀一些貨物包裝、分配的場所,就會發現很多工人因為貨物不夠完美、恐怕賣不到理想價錢,或因市場需求不大而滯銷,結果便將一些應該仍可以使用的東西扔掉。同樣,農夫也因為種種因素,即使種了很多農作物而不去收割,造成嚴重浪費。
‧如果購入食物過多,甚至遠超需要時,不妨可以做一些後期製作,延長使用期,例如把水果造成果醬或醃製成果乾,或將不同種類的辣椒造成辣醬,便可延長食用期。有很多不同的玻璃瓶或陶瓷器具,都適合。
‧有時買了過多東西,擺放在一邊,後來忘記了,想起時已經過了食用期。很多時在廚櫃或電冰箱裡見到已過期的食物,沒有辦法,唯有丟棄。我們要增強這方面的意識,就是買東西時只需買足夠的數量,讓我們可以在某個時段內使用,便可以減少浪費。
‧有些食物快要過期,但仍可食用,超市可以便宜一點賣給顧客;有些社福機構直接到超市,收集一些快要過期的東西或食物,然後將它們送給有需要的人。當然,不是要那些有需要的人吃過期食品,而是應該儘量善用資源,避免浪費。何樂而不為呢?
按照一些人的說法,錢我付得起,東西是我買的,怎樣處理是個人自由,與別人無關。其實每件產品都曾經有人勞苦流汗,來之不易,我們應當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
創造宇宙萬物的上帝也反對浪費食物。《聖經》講到以色列人出埃及的逾越節,各家宰殺羊羔,上帝吩咐「若是人少吃不了,就要和隔壁鄰舍共享。」在「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的神蹟中,耶穌吩咐門徒:「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免得有糟蹋的。」
避免食物浪費|趙汝圖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