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5日,國土安全部部長克莉絲蒂‧諾姆(Kristi Noem)宣佈將執行《移民和國籍法》第262條,要求所有在美國停留超過30天、14歲以上的非公民,向聯邦政府登記並提供指紋。這項長期處於休眠狀態的政策,突然成為政府移民執法策略的基石。
這項二戰時期法律的復活,標誌着美國對待無證移民方式的重大轉變。支持者認為這只是執行現有法律,但批評者則將其視為一種恐嚇策略,旨在促使大規模自願遣返。隨着該政策開始形成,雙方都提出了關於其對國家安全、經濟和人權潛在影響的論據。
「外國人登記要求」的支持者強調,這不是一項新法律,而是執行數十年來一直存在的法律。政府將這一政策框定為必要的安全措施,國土安全部發言人特裡西亞‧麥克勞林(Tricia McLaughlin)表示:「為了國土和所有美國人的安全,必須知道誰在我們的國家。」
從國家安全的角度來看,登記有助於識別構成威脅的人。政府認為,通過建立非公民的綜合數據庫,可以更好地追蹤進入並留在國內者。這些信息可以幫助防止犯罪活動和恐怖主義,填補移民系統中允許個人完全脫離監控的漏洞。
支持這一措施的執法官員指出,掌握所有非公民的準確地址、信息,可帶來潛在的好處。這可以簡化定位違反移民法或犯罪個人的過程,使社區更安全。
政府還將這一政策描述為通往合法移民的途徑。正如麥克勞林所說:「如果現在離開,將來可能有機會返回並享受自由,過上美國夢。」這表明自願離境最終可能重新合法入境,但尚未概述具體途徑。
「外國人登記要求」的批評者,對其實際實施、法律影響和人道主義影響提出了質疑。法律學者和移民倡導者認為,該政策更多是為了製造恐懼而非增強安全。
這一政策使無證移民面臨不可能的選擇:登記有可能被驅逐出境,不登記有可能受到刑事起訴。這個困境已經在移民社區中造成了巨大的焦慮。移民倡導者報告說,一些家庭因恐懼而不讓孩子去上學。
該政策還面臨實際挑戰。移民法院已經嚴重積壓案件,而處理數百萬登記的基礎設施目前尚不存在。批評者質疑政府是否有能力且有效地實施該政策,而不會導致進一步的系統性問題。
「外國人登記要求」不僅代表政策轉變,還反映了美國身分和價值觀的根本問題。美國是一個嚴格執行移民法律的國家,還是支持無證移民的國家?再者,該政策的實施將考驗美國對法治和人權的承諾。社區在安全問題與對弱勢群體之間,該如何取得平衡?它將迫使全國人民討論:什麼樣的移民系統才符合國家利益?
隨着這一政策的展開,辯論雙方都應該記住,政治言論背後是真實的人──有着夢想、恐懼和與社區深厚聯繫的家庭。我們如何對待這些人,將表明我們國家的立場。
「外國人登記要求」源於1940年的一項法律,但其在2025年的實施,將定義美國未來幾十年的移民方法。它是否是有效的執法工具或僅僅是政治聲明,尚待觀察。可以肯定的是,其影響將遠遠超出其直接針對的移民社區,更將重塑美國與其移民過去、現在和未來的關係。
外國人登記要求:美國無證移民的雙刃劍|陳熾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