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弟兄姊妹分享夫妻溝通技巧,其中一點「明確表達自己的需要」,尤其是妻子要學習如何向丈夫明確具體地表達,如何有溝也有通。舉例:丈夫今年5月說想在農場養雞,除了撿雞蛋,雞糞也能作為有機堆肥。我沒養過雞,可是為了成全丈夫,就向農夫朋友請教並開始養雞。四個月後我倆就為這事做評估,才知道他本來只是想養四五隻玩玩,沒想到行動派成果導向的妻子(我)竟養了70幾隻,導致他要忙着增建雞舍。我倆莞爾一笑,打從一開始並沒有談論多少雞,這是不完全的溝通。
這也讓我想起特殊孩子的需要。許多時候,特殊孩子不知如何使用語言表達自己,情緒只能用肢體語言或行為來表達。溝通對任何人來說都需要練習,特殊孩子則需要更多練習,多加練習必能進步。以下實用方法供讀者參考,歡迎回應你們的方法——
首先要教導生氣、開心、傷心難過時的不同面部表情,教他們辨別自己的情緒並且具體說出來,如我今天很開心……(可加上因看見老師和同學而開心);教導孩子辨別不適的身體部位,如肚子痛、腳痛、頭痛、牙痛、蚊咬、手癢腳癢等,鼓勵孩子說出來或用手指出。
其次要帶着孩子一起閱讀,無論是書本或文章,把單字列出來解釋用法,並帶他們手寫單字,可幫助增加他們可使用的詞彙。無論孩子學習程度如何,父母是永遠的老師,孩子會學父母常講的話,禱告的父母也自然帶出禱告的孩子。我女兒初中時,學校老師說她肌肉弱,不教她寫字,取而之教她電腦打字;我尊重老師的方法,但在家仍然教她讀書寫字,有時也有家教老師帶着她讀書寫字。女兒的字寫得大大的,經常超出格子,但我們看得懂。她會嘗試去拼字、閱讀。在街上行走時,我們教她讀招牌告示,這對一般人來說很容易,可是對特殊孩子來說也是一項技能。
還有是多創造開放式問題,避免只有Yes或No就結束對話。例如放學回家或工作回來,可以問他們這天過得如何。孩子若無法理解或回答,可使用圖片和表格輔助,例如:今天星期幾、天氣如何、中午吃什麼、去了哪裡、有何教學或工作訓練、開心不開心、或傷心生氣以及原因。鼓勵孩子陳述,讓溝通成為日常例行的事,孩子會習慣並且樂於表達。每天女兒放學回家第一件事是奔向餐桌吃點心,我會拿出表格和她對話,她會一項項回答,邊吃邊開心地分享在學校做了些什麼。每天睡前我們讀《聖經》,一起做簡短禱告;她每晚都在為她未來的烏冬麵生意禱告,我陪着她禱告,她很開心。這就是我們的日常。
藉由溝通,可以從孩子的情緒和積極程度去感受他們的興趣和喜好,從中擬出一份屬於個人的學習計劃。幫助他們設定目標,目標不需要多,只要在當中可以學習鍛煉,從中享受生活,都是好的;家庭成員們也明白如何搭配實踐。願上帝賜福每個特殊家庭享受主裡的喜樂,賜智慧幫助建立家室,創造屬於自家的天國文化。
(作者女兒患有唐氏症,17歲,曾經五年內動過四次心臟手術,靠着上帝的恩典安然度過。女兒熱愛歌唱敬拜上帝,喜歡美食旅行和朋友,未來目標是建立烏冬麵生意。歡迎收看作者YouTube頻道「黛安的農場生活」。)
與特殊孩子的溝通|江琬瑜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