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角月報》33週年感恩會,提到當年創辦的初衷是「和社區做朋友」。 芝城園地

近日參加基督教角聲佈道團(角聲)的《號角月報》創刊33週年感恩會,才知道這份只有個位數全職同工的報紙,竟然發行遍佈世界各大洲26區,令我非常感動。

首席總幹事勞伯祥牧師提到當年創辦的初衷是「和社區做朋友」。「朋友」是應該無所不談,互相提供幫助,並彼此有心靈的交流。他強調未來要更重視與讀者的互動,透過舉辦各樣活動,把朋友帶到主的面前。

每次拿到報紙,都可以看到同工們的努力。每個月不同的文章和生活各方各面息息相關,顯明《號角》誠摯地想和社區的大大小小作朋友。正如全球事工總幹事周簡艷珍所言,角聲的事工包羅萬象,服事的對象從3歲到100歲。有專門給銀髮族的專欄,用周圍發生的故事引發出老年人該注意的事項;兒童聖經故事屋設立有獎問答,邀請小朋友寄答案回去,還能收到一份獎品……

媒體傳播發展經理戴雄曉介紹當天正式啟用的號角雲團契平台,鼓勵每位基督徒都成為網路宣教士。《號角》不但有實體報紙,而且每天下午5點在微信公眾號推出新文,晚上7點半更新臉書,可說隨時都與讀者保持聯繫,線上線下雙管齊下、融合一體。

我很認同「和社區做朋友」的理念,基督徒不能以想當然的心態來看待世界,雖然我們認為自己信的是宇宙間唯一的真神,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這麼想的。一般世人對宗教性的電影、小說、戲劇、歌曲等,多少都有先入為主的排斥感。說教式的作品不受歡迎,宗教意識太明顯的文學作品只能歸在「宗教類」的排行榜,多半只有教徒會去看和購買,無法擴大其影響力。如果能進入世界的文化,再用自然的方式表達信仰,對福音廣傳更有果效。

作家莫非在「基督徒流行文化知多少」的演講中曾以《聖經》上的麥子、芥菜和麵酵做比喻,認為「麥子和稗子長在一起,麵酵揉在麵粉裡,芥菜需要讓眾鳥停在頭上,這些就如基督徒和非基督徒吃喝都在一起,不能分開,在這個世界要立足,在紅塵滾滾中要生存,基督徒不能自成小圈圈,要認真地參與這個世界的文化。雖然我們在世界上是過客,但也得把行李放下來,好好地活」,她認為我們應該「凝聽流行文化的聲音,才能對症下藥,讓信仰融入群眾。」

有些牧者和屬靈長輩認為基督徒最好不要看電影,用看電影的時間來查經聚會或看講道影片比較屬靈,他們的理由是絕大多數電影都太屬世。我覺得其實信心不能只是理論,更需要告訴別人如何活出教條,如果可以對暴力、死亡、家庭、愛情、仇恨等流行文化中常見的訴求元素,提出以《聖經》為基礎的解決辦法或挑戰,用一問一答的方式來探討人內心深處的需要,也許更能引起大眾的共鳴。

耶穌要門徒作世上的鹽和光(參《馬太福音》五章13-14節),因為鹽能調味,使人和睦,防止腐敗,光能照亮黑暗,為世界帶來溫暖。基督徒必須走入人群,和社區做一個朋友,才能在社會作光作鹽,在傳福音時更接地氣。

和社區做朋友謐立
如果您『阿們』《號角月報》的文字和網絡事工,請考慮通過以下的小額奉獻來支持我們繼續為主作工。
您的每一次分享都是爱的传递

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