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99歲的他仍在病床前禱告:揭密上海聖約翰學霸夫妻跨越三場革命的愛情保鮮秘訣 信仰 見證

情人節令我想起父母親長達近80年的愛情故事。他們風華正茂的年歲就讀於上海聖約翰大學。父親是學生俱樂部秘書,常常操辦各種舞會和派對。兩人相識,萌發愛慕之心。父親一日鼓起勇氣上門邀請母親出去約會,卻不料走進了閨蜜姊妹們正在給母親舉辦的生日派對。尷尬的父親作了「不速之客」。此後,他們一起經歷了時代的變遷。

疫情期間,通過視頻參加小組查經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父親在京被編入志願軍,派往朝鮮,行色匆匆,連和未婚妻道別的機會也沒有。母親是在他跨過鴨綠江之後寄出的信中才得知,戰爭無情地橫阻在兩個相愛之人的中間。戰爭結束後,父親回到北京。母親旋即北上與父親舉行簡單婚禮。一所知名大學聘請父親去任教,但父親卻選擇回上海做普通的英語數學老師。父親和母親同為教師,母親每天把課程教案詳盡寫下,反覆推敲;而父親只簡單列幾條綱要,寫幾個例題。他指着自己的頭說:「要教的東西都在這裡頭。」他們常常在晚飯桌上談論各自班裡學生的故事;母親備課時遇到問題,父親總是耐心解答。忙碌而又充實的生活被1966年的政治風暴打破,父親受到無端攻擊、批判、審查,心裡十分憋屈愁煩,母親平靜地安慰他,還斟字酌句幫他修改「交代材料」。

重返上海聖約翰大學舊址

父親在天主教中學和宣教士創辦的聖約翰大學時,就曾經風聞上帝。母親則從小在基督徒外婆的薰陶下認識了耶穌。十年動亂後,花甲之年的父母親開始認真尋求上帝;上海國際禮拜堂復堂後,父母雙雙決志受洗歸主。

1986年,父母親移民美國,從零開始重入職場。在偶然場合遇見40年未曾見面的聖約翰大學同學,他邀請我們全家參加教會聚會。父母親很快融入教會敬拜、讀經和團契的事奉,並且和幾位長者一起開啟「長青團契」,組織年長弟兄姊妹一起查經,彼此關懷,成為教會中備受尊敬和愛戴的長輩。父親是團契裡為數不多的能夠開車的人之一,義不容辭承擔接送他人來聚會的責任。每次輪到母親帶領查經和聚會,她都會認真準備,精心安排。兩人在教會的事奉與他們在生活中的配搭一樣有默契。

多年來,父母親的家是兒女們可以任性撒嬌的避風港,也是老兩口相依為命的藏身處。2021年母親的健康衰退,往返於醫院、康復中心和療養院,她總是懷着一個執着的信念——回到家人身邊。99歲的父親說服我們把母親接回家中,他要陪伴母親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雖然請了護理,但父親卻擔負起了照顧母親的全部責任,每天把該服用的藥分好,坐在病床旁和母親一起用平板電腦玩遊戲,播放她最喜愛的詩歌和音樂;晚上起來兩三次為母親端水,換洗……直到2023年母親被主接回天家。如今父親每晚禱告時,會把母親的照片放在旁邊。他說母親在世時的靈修生活比他好,現在他要告訴母親,他的心也更貼近主耶穌了。

同心同行80載|林培
如果您『阿們』《號角月報》的文字和網絡事工,請考慮通過以下的小額奉獻來支持我們繼續為主作工。
您的每一次分享都是爱的传递

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