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天,我們都在譜寫着自己的人生故事。人生的日子有時風和日麗,有時暴雨狂風,當苦難來臨,心靈遭受打擊,有些人可能一蹶不振,跌入黑洞裡爬不出來,生命像被膠着,乏力向前行。
心靈創傷是指情感上遭受到打擊而受傷。例如遭遇生活負面的巨變、生離死別、過大的壓力、關係裡長期的煎熬等。身體受傷可以看得見,心靈受創是看不見的,療癒的過程首先是需要「被看見」。當有人明白你的傷痛,不帶批判性的同理心是治療創傷的良藥。健康的心理需要有情感支持,猶如身體需要食物一般,受傷者需要有勇氣和找到適當的空間去表達內心的感受,把悲傷的情緒釋放出來,而不是壓抑和否定。例如失去所愛的人會感到悲痛,這是很正常的情緒表現,如果能夠與信任的親友或專業人士談論創傷的經歷和內心傷痛的感覺,有助自己接納事情的發生和調整心態,從悲痛中逐步走出來,適應及邁向新的生活。
生命本身是一個恩典,而想要活得充實、有意義,則是一種選擇。人生裡總會遇到不同程度的挫折或打擊。心理學認為:不是際遇決定我們的人生,而是我們面對際遇時的反應和抉擇,決定了自己的人生發展。所以,以不一樣的心態去面對人生的苦難和挑戰,會發展出不一樣的結果。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約六百萬猶太人死於集中營,猶太人弗蘭克(Viktor Frankl)是一位被德國納粹政府關在集中營的極少數倖存者之一。他的書《活出意義來(Man's Search for Meaning)》講述他在最黑暗的環境中死裡逃生的經歷。他認為,生活從來不會因為環境而變得難以忍受,而只是因為缺乏意義和目的。弗蘭克在極艱苦的困境裡看到:在環境與我們的反應之間其實有一個「空間」,在這個空間裡,我們有能力選擇對環境的反應;在我們的回應裡,存在着我們的成長與自由。
基督徒知道世間有傷痛和苦難,但我們深信上帝給我們經歷的苦難,有更高層次的意義。「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參《羅馬書》八章28節)雖然創傷會使我們如墮入黑洞般,然而,我們仍有自由去選擇以怎樣的心態去面對苦難。這個自由的空間正是我們生命的成長,能提升我們生命的質素與能力。深信經歷過黑夜的生命,更能欣賞璀燦的黎明。
「橄欖樹全人關懷」推動社區丶家庭丶教會對精神疾病和心理問題有更多的認識和提供實際有效的關懷方法,請留意網站olivetree.cchc.org心理輔導服務及心理健康教育講座與資訊。
走出創傷的黑洞|李飛君(執照心理諮商師)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