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銀行倒閉引起一片恐慌,世界各地銀行均受拖累,究竟哪裡有真正的保障? 時事

3月8日,專注於創新投資業的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宣佈,當天售出持有的國庫券獲得$210億,但這筆交易虧了$18億,為此已借到$150億現金周轉。這看似例行卻也暗示自己手頭現金充足的公告,卻引起一片恐慌,第二天銀行被擠兌提走$420億!次日中午,這家在2022年底曾以資產額$2,118億名列全美第16大的銀行倒了。同一天,在紐約州專注於地產、律師與加密貨幣業的全美第29大的簽名銀行(Signature Bank)也發生擠兌,12日被政府接管,宣佈倒閉。這兩家銀行一東一西,客戶群也不相同,為什麼卻在三天內因擠兌而相繼倒閉?

這還要從3月1日一份銀門銀行(Silvergate Bank)的報告談起。這家同在加州專注加密貨幣的全美第128大的銀行財報顯示,為得現金,該行售出國債造成$7億虧損。這銀行去年11月經歷過因加密貨幣交易平台FTX聲請破產,而導致一個月內存款流失$81億,卻也挺過來了。銀門3月8日決定停業,使矽谷銀行的$18億虧損成為警訊,大量創投業者與基金經理奔走相告矽谷銀行不穩,三人成虎的結果,銀行轟然倒地。

這幾家銀行都大量投資在應是最穩妥的美國政府債劵,卻碰上聯準會過去一年為抗通膨一路快速加息,以致持有的舊國債越來越不值錢。想要換現金在手,就不得不忍痛賠本賣。虧本賣國債資產的問題並非他們獨有,他們還都專注某一特定行業的客戶,且存款中90%都是大於FDIC的$25萬保額上限的大客戶,等於所有雞蛋都在同一籃子裡,風險過度集中,抗擠兌的能力因此較弱。

其實矽谷銀行的問題還不僅這些。它在利息飆升最需要風險管控的2022年中,「首席風險官」竟有8個月從缺,直到今年1月才補上;同期卻雇專人負責關注所謂的「環境保護、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ESG,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等「覺醒議題」。而負有監督職責的加州金融保護與創新廳、FDIC及聯準會竟也都沒有督正過這不可原諒的缺失。其執行長在倒閉前10天賣出價值$360萬個人持股,更有「內線交易」犯罪嫌疑。內部管理不善,外部監管不周都是原因。

為亡羊補牢,3月12日美國財政部、FDIC及聯準會共同聲明,以「系統性風險豁免」為由,對矽谷銀行與簽名銀行所有客戶,提供超過$25萬部分的全額保障。此一策略遭到多國中央銀行及歐盟的抨擊,因為此舉與美國過去多年與各國所簽的協議完全相反。不過虧本賣國債影響到的銀行多達186家,為安定人心,希望能及時止血,也只好違約而行。

銀行股動盪一直不停,如加州第一共和銀行(First Republic Bank)單週跌幅即超過70%。動盪甚至蔓延全球,連遠在瑞士第2大的瑞士信貸銀行(Credit Suisse)亦受波及,股價跌幅達75%。瑞士央行雖於16日提供$540億貸款卻仍未能安撫市場,在瑞士政府緊急介入和斡旋下,瑞銀(UBS)於3月19日晚公告以30億瑞士法郎($32.6億)收購瑞信。《BBC》分析指出,儘管各家銀行問題不盡相同,但主因在於全球利率急遽上升,升息幅度已打擊到銀行所進行的長期債券投資(理應是低風險的安全投資)。這令投資人高度不安、恐慌,導致銀行股下跌,危機接連爆出,被認為體質較弱的中小型銀行首當其衝,瑞信雖大但受各項醜聞纏身多年,形象進一步惡化,以致最終被收購。

倒閉的銀行都有其內部問題,但政府層面的錯誤政策也是這起風波的遠因。2008年金融海嘯後,各國對銀行體系都作出改革,以免重蹈覆轍,但卻未認真執行。如瑞士央行對瑞信2014年起層出不窮的問題,幾乎是無為而治,終至難以回天。美國國會2018年經銀行業遊說後,將必須通過壓力測試的資產門檻由原來的$500億提高到$2,500億,以致所有現在倒的銀行都是漏網之魚,沒經過壓力測試。

其實全世界所有銀行的運作,靠的都是信心,沒有任何一家銀行真正經得起擠兌。俗話說「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再大的銀行、再強的政府,若不循規蹈矩,早晚會出事。我們只有靠宇宙間唯一的真神,才有真正的保障。《聖經‧詩篇》十八章2節:「耶和華是我的巖石,我的山寨,我的救主,我的上帝,我的磐石,我所投靠的。祂是我的盾牌,是拯救我的角,是我的高臺。

銀行倒閉風潮|
|葉漢中
如果您『阿們』《號角月報》的文字和網絡事工,請考慮通過以下的小額奉獻來支持我們繼續為主作工。
您的每一次分享都是爱的传递

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