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福音在非洲行走三萬多哩,李文斯頓以「非洲之父」聞名於世 專題:愛在他鄉

李文斯頓(David Livingston, 1813-1873),為了傳揚耶穌基督拯救世人的愛,在非洲中部行走三萬多哩,以「非洲之父」聞名於世。

寧願不結婚

李文斯頓出生於蘇格蘭敬虔的基督徒家庭,20歲信主,立志「我的一生,除了解救人的靈魂之外,沒有第二個選擇。」得知非洲那裡有「千條的縷縷炊煙,由許多的村落升起」,是從未聽過福音的地方,而在獲得醫學執照後,接受倫敦宣道會委任和培訓,於1840年12月隻身乘船前往南非。

當時,一般是差派已婚宣教士,但李文斯頓在申請書上寫到:「我沒有結婚,也沒有任何婚約,也未曾真正戀愛。我寧願不結婚,全心工作。」已在非洲宣教20年的墨菲特(Robert Moffat)的太太則現身說法,當年父母極力反對她隨墨菲特到非洲,令他孤身一人服事了三年,期間生活艱難、精神孤單;她力勸李文斯頓,找個太太照顧生活起居。李文斯頓卻不以為然。

兩人墮入愛河

哪知在第四年,他被獅子襲擊,左手受傷不能再舉重物;與此同時,剛成立的學校學生也迅速減少,同伴建議他找個女助教。就在這個時候,他見到了墨菲特剛大學畢業的女兒瑪麗。

瑪麗在非洲出生,有堅定奉獻的心志,而且她的專業就是護理與兒童教育,正是李文斯頓所需要的!兩人一拍即合,很快墮入愛河。1844年,李文斯頓與瑪麗訂婚。他在第一封情書中抒懷:「讓你對祂的愛遠超過對我的愛……我希望我不會讓你後悔跟我共度人生。」

他們的婚禮,在李文斯頓建立的宣教站瑪波塔撒(Mabotsa)舉行;這地名的意思,正是「婚姻的豐筵」!幸福小家庭建立起來,很快有了三個孩子,生活裡充滿愉悅,但那遠方未聽見福音的村落卻強烈地吸引著李文斯頓。

經歷掙扎的時刻

就在不斷地北上探險期間,他的一個女兒生下來僅六個星期就過世了。他經歷前所未有的掙扎:「如果我要做一個好父親,就應該常留在家。主啊!也許我的一生無法滿足所有人的期望,我也分不清自己到底在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我就像一個搞不清自己是哪一軍種的士兵,但是,我認識我的總司令。」

為了妻兒的健康,他讓瑪麗帶著孩子返回英國生活一段時間。當他再次帶著探索東非的使命踏上征程時,親愛的妻子和最小的兒子與他同行。在這次探險中,他找到了中非奴隸販賣路線,釋放了被擄為奴的土著,建立起難民收容所。不料,瑪麗卻為照顧難民而被傳染病擊倒。

1862年4月27日,瑪麗離開了她所摯愛的丈夫。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她勸勉李文斯頓:「親愛的,不要像以前我看過的一些人,還沒有死以前,已經像墓碑一樣裹足不前。我只有一個期望——你要像以前一樣,一往無前。」

岳母也寫信鼓勵他:「我所親愛的李文斯頓,為著非洲的苦難大地,為著非洲人生命的真光,為著瑪麗最後的勸勉,再向非洲邁進吧!前面還有一大片未知的曠野,一大批從未聽過福音的人。願那愛我們的父神,安慰你的憂傷。」

李文斯頓帶著瑪麗和所有愛在他鄉的宣教士的期望,繼續他在非洲的使命,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為愛走非洲
如果您『阿們』《號角月報》的文字和網絡事工,請考慮通過以下的小額奉獻來支持我們繼續為主作工。
您的每一次分享都是爱的传递

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