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埃及到十字架:《逃往埃及》描繪的救恩之旅 文娛

「他們去後,有主的使者向約瑟夢中顯現,說:『起來!帶着小孩子同他母親逃往埃及,住在那裡,等我吩咐你;因為希律必尋找小孩子,要除滅他。』約瑟就起來,夜間帶着小孩子和他母親往埃及去,住在那裡,直到希律死了。這是要應驗主藉先知所說的話,說:『我從埃及召出我的兒子來。』」(《馬太福音》二章13-15節)

展示逃亡途中的從容不迫

四福音書中,獨有馬太講述馬利亞、約瑟和耶穌為了躲避兇殘的希律王而逃到埃及的故事。我們要沉思應以怎樣的心情理解這個故事。卡帕喬並沒有把焦點放在他們逃亡的倉促慌亂,而是展示了神聖家庭旅行途中的從容不迫。約瑟催促驢子前進,並回頭關心地望着馬利亞和孩子。黎明破曉時,蒼翠的景色和蜿蜒的河流映入眼簾。靜止的風景與平靜的河面,也喚起觀者的寧靜感。即便在逃亡途中,他們也有時間休息和流連。因為最終掌控一切的是上帝,而不是希律王。上帝啟動了逃往埃及的過程,而上帝也將把祂的兒子耶穌帶出埃及。

在猶太人和初代教會基督徒的記憶中,埃及這塊「綑綁之地」同時也是避難所。幾十個世紀以來,無數的以色列人都在埃及找到了安全的避難所,對於神聖家庭來說也是如此。

風景畫隱示聖經故事背景

然而,身在逃亡處境的家庭,不免還會流露出一絲恐懼的神情。卡帕喬也在繪畫中留下了黑暗背景故事的蛛絲馬跡。孩子的臉部顯得不安,他凝視畫外的觀者,似乎在尋求安慰,或是警醒我們未來將會發生的事情。與此同時,他的母親哀傷地低頭看着自己的孩子,眼瞼低垂,嘴角上翹,彷彿她已經成為悲傷之母,站在十字架腳下。在行進的前方,畫面最右邊的一棵樹,沒有樹葉,沒有生命,讓人聯想到成年後的耶穌將被掛在十字架上。對卡帕喬而言,正如福音書作者馬太一樣,他們深知,即使是上帝的兒子也無法避免恐懼、痛苦和死亡。他生命的開始已經預示了他生命的終結。

《逃往埃及》為卡帕喬提供了一個機會,讓他可以像其他同時代的威尼斯藝術家一樣,嘗試理想化的風景畫創作:連綿起伏的山丘、嶙峋的峰巒、優雅的樹木、平靜的池水。風景畫中不僅展示了他的藝術技巧,也隱約可見古老聖經故事的背景,正如《舊約》敘述中已充滿福音的文本。

在畫面最左邊的背景中,一座突出的崎嶇山峰出現在生機勃勃的樹木後面,這棵樹上下連接了天地神人。這是否會讓人想起那座西奈山,摩西出埃及後與上帝相遇的地方?

在構圖的中央,一座橋橫跨在河上,提醒觀者雖然水是一道障礙,但卻可以跨越。上帝的子民在出埃及過紅海之後,又渡過約旦河,進入應許之地。成年的耶穌在他公開傳道的前夕,也來到約旦河接受洗禮。卡帕喬似乎在畫中蘊藏了不少神學含義:基督是新以色列,祂逃往埃及的旅程只是新出埃及的第一階段,最終祂將藉此「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馬太福音》一章21下)。

畫中還有更多的寓意。帶領者約瑟分明偏離了道路,踩在茂盛的綠地之上,如同回到伊甸園一樣,而在藝術史中常常可見亞當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園時就踩在綠地上面。卡帕喬富含象徵意義的風景畫已經暗示了可能的答案:這個表面上逃避偏執狂暴君的旅程,最終可能帶來什麼?

在世間疲累的我們,也常常會有從其中逃亡的時刻。那不是失敗,而是出於主的憐憫和恩典。願我們如神聖家庭一樣,患難中也能從容而有盼望,安心等候神的命令。

從容不迫的逃亡|郝青松
如果您『阿們』《號角月報》的文字和網絡事工,請考慮通過以下的小額奉獻來支持我們繼續為主作工。
您的每一次分享都是爱的传递

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