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年歲增長,越來越體會到「等」的重要性。
「等待」絕對是知易行難,在每天生活中,都需要經歷不同程度的等待。諷刺的是今天在不同的領域中,卻往往用等待的時間來衝量人類進步的多少。設計越精密的電腦或電話便越不需要使用者等候。只要輕按一下鍵盤,想搜尋的知識、地址、個人資料、購物網站,甚至醫療資訊,無論是相關與不相關的,不需一秒鐘便會出現眼前。無可否認,這些先進科技能夠為人類帶來很多方便,在分秒必爭的商業社會中,越短的等待時間便越能代表成功和優秀的表現。
然而,不用「等」的思維卻帶來了副作用。漸漸,我們都變得沒耐性。事實上生命裡有不少事都需要耐心等候。日月變奏、四季轉換,花開花落,都有各自的時間。無論多急切希望夏天來臨,也需要經過冬去春來,等待氣候漸漸變暖,讓樹木萌芽生長,休養生息後的動物可以出來覓食,萬事萬物才可以展現更強的生機。
「欲速則不達」,似乎也是人際關係的不變法則。想培養出深厚友誼,便需要經過時日的相處,互相溝通了解,彼此欣賞。奇妙地,上帝透過禱告來讓我們學習等待,與祂建立更深的關係,學習在等待時耐心信靠祂,在過程中認識祂,鍛鍊出更強的信心。
《聖經‧創世記》中的約瑟便是一位在等待中經歷上帝恩典的人物,特別是他被親生兄弟賣到埃及,後來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傳奇經過。但其中有一個小環節,卻很值得我們深思:當約瑟被主母誣衊而下到監獄時,要服侍法老的兩位臣僕——酒政和膳長;後來他為這兩個人解夢。事情結果就如約瑟所講解的那樣,作酒政的出了監,並在法老面前復職。故事到了這裡,讀者們必定替約瑟高興,因為他準確地解了酒政的夢,理應得到回報,想酒政必會向法老提及約瑟,救他出來;然而酒政竟忘了約瑟他。沒有人想被忘記、被忽略。我們都希望被看見、被記念、被愛護。但是約瑟竟然被酒政忘記了。在解夢時,他曾清楚地求酒政在出監後要記念自己。然而,上帝並沒有忘記約瑟。兩年後,約瑟的人生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上帝在祂的時間表裡為約瑟帶來轉機:「過了兩年,法老作夢,夢見自己站在河邊。」法老召了所有術士和博士來解夢,卻無人能圓解,才令酒政想起仍在監中的約瑟。「法老遂即差人去召約瑟,他們便急忙帶他出監,他就剃頭,刮臉,換衣裳,進到法老面前。」當時候到了,上帝有能力在一夜之間扭轉一切。整整兩年的等候,並沒有令約瑟對上帝失去信心。
在今天的步伐中,莫說是兩年,只要我們被耽延數天、數小時,甚至數分鐘,我們也會心急如焚地:「上帝啊,求你拿走我的痛,我無法再忍受。」「上帝啊,我需要一份工。沒有人聘用我。」「上帝啊,你在聽嗎?我感到你好像不在乎。」
上帝從沒有離開過約瑟。祂聽到每一個禱告,看見每一滴眼淚,也叫所有人和事互相配搭,成就約瑟後來的人生。在人看來,這過程像是漫長等待,但上帝的時間表卻不一樣。讓我們向上帝求耐心和信心,在生活裡讓自己多「等待」一會,多一份平安,去經歷祂的同在。
等|貝琳達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