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處境,會有不同反應、有不同處理方式,很重要原因是心態影響了外在的言行舉止 家庭

很多時候同一處境,大家有不同處理方式。以下列舉很現實的生活場景——

※已讀初中的女兒,偶爾仍要爸媽幫忙做事。作為家長的你會如何反應?

A. 很不耐煩。認為她這麼大應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大人也忙得不可開交,所以就生氣地拒絕。

B. 雖然很忙碌,但理解女兒因功課忙碌,亦需要他人幫忙。因此很樂意回應她。

※丈夫下班回到家,只顧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完全沒有理會忙著預備晚餐的妻子。作為妻子,你會如何反應?

A 「我一天到晚在家忙不同的家務,你也不關心問候一下,外出工作了不起嗎?回到家只顧自己休息,真是呀!」妻子認為丈夫已不再像從前那麼愛她了,現在只關注自己的需要。

B. 明白丈夫工作一整天非常疲憊,讓他在晚飯前休息一下也是好的;吃飯時關心他最近工作及個人情況,亦感謝他為這個家努力工作。

※妻子這兩天的態度有點冷漠,對丈夫不太理睬。作為丈夫,你會如何反應?

A. 覺得妻子常常無故生氣,態度飄忽,難以捉摸,真是令人難以親近呀!

B. 猜想妻子的不開心可能與自己有關,所以決定找個時間與她談談,了解一下。

同一處境,為什麼會有不同反應?因為「心態」影響了「狀態」,就是說,內心的想法影響外在的言行舉止。

上文的三個處境,A反應代表當事人只關注自己的情感與需要;面對不是預期或是不喜歡的情況,就會偏向挑剔、逃避、埋怨等負面態度,因而有破壞關係的言行。相反,B反應是當事人關注身邊人的需要,並且接納他們的情感表達,從而以積極思維去尋求出路,採取堅持關愛心態,作出體諒、理解的行動。

正常情況下,我們都希望別人以B反應來對待自己,將心比心,別人也渴望我們這樣對待他們,尤其是身邊的人。既然「心態」這麼重要,那麼「心態」可以改變、學習嗎?當然可以!當察覺自己的「心態」需要調整、改變時,就是進入生命成長的第一步,非常重要,也是感恩的!我們可以透過不同途徑建立健康「心態」。

筆者從小就自卑心重,學術成績、個人技能和樣貌都沒有突出之處,總覺得別人比自己強。然而自小就很喜歡閱讀的筆者,透過不同的書籍讓自己接觸不同的事物,擴闊人生視野的角度。出來社會工作之後,也喜歡修讀有關個人成長、輔導課程,幫助自己越來越認識自己、了解與人相處之道。慢慢地就重建健康的自我形象,思考時多從積極的角度切入,並且挖掘自己的獨特性;更重要的是逐漸學曉如何建立自己生命的同時,也建立別人的生命,與人同行!

筆者非常喜愛《箴言》四章23節:「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當《聖經》談及「心」時,並不是指負責把血液泵送至全身的器官,而是指一個內在的「我」,掌管著思想、感情、慾望、意志和選擇,而這個「心」是整個人的指揮中心,帶動外在言行舉止,決定「我」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保守你的心態|曾智玲
如果您『阿們』《號角月報》的文字和網絡事工,請考慮通過以下的小額奉獻來支持我們繼續為主作工。
您的每一次分享都是爱的传递

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