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香港被忽略的一群: 不羨繁華只羨家

2014年5月

一個缺乏溝通與關懷的家庭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可能比孤兒所承受的禍害更深。在豐衣足食的香港家庭背後,我們看到很多痛苦緘默的心靈。筆者走訪了天天的表姐和Cherry,從他們的經歷中了解這群有父母的「孤兒」。

訪問個案一

天天的表姐憶述,五歲的天天是一個中港婚姻中的小孩,父母的破裂關係令他的成長受挫,三年前由表姨開始照顧。再婚的父親因從商,應酬不斷,每週只有一天陪伴他。年輕的母親每年返回大陸並逗留三個月以辦理簽證,而患有情緒病的她多次以不回香港作為手段,向丈夫索取大量金錢,以致兩人時常為著金錢吵鬧。

曾在家持刀恐嚇的母親與天天的關係日漸疏遠。 天天兩歲時老師講解「媽媽是誰」,觸動了天天的內心深處,他問表姨:「我的媽媽在哪?為何她不與我一起?」他更會問表姨可否當他的媽媽。天天和父親的關係親密,每星期六都會一起參加天主教崇拜和兒童小組,比一般父子更如膠似漆,父親離家時也常需要承諾「爸爸明天回來看他 」來哄他入睡。

表姨形容天天頑皮好動,很容易與陌生人交談,與其他的小孩無異。年紀小小已懂得觀人於微:有一天,他看到表姨頭痛,在翌日的早上懂得禮貌地問候她,令家人驚訝。兩歲時外表活潑的天天其實情緒很不穩定,無從發洩,會坐在大街上哭鬧打人,也曾多次半夜驚醒,慌張地確認自己身處何方。治療師形容他沒有安全感,所以不喜歡被人牽手。

今天,教會和學校的生活,加上社工的跟進,讓天天已較懂得處理情緒。惱怒的時候,他會向表姨表達:「我很惱怒!」然後到自己的房間靜坐。雖然對母親感到抗拒,但當一家三口吃飯時,天天會比以前更守規矩。可惜,表姨要在短期內向天天透露父母將會離婚,而父親因無法從工作中抽身,天天仍舊會居住在表姨的家中,現正報考鄰近的小學。

相比天天的故事,過來人Cherry幫助我們了解留守兒童的成長歷程。

訪問個案二

Cher r y自幼渴望被關注,但因雙親沉迷賭博,爭吵不斷;姐妹之間關係不和,她又常被欺負,變成家中的透明人。舊事重提,仍會勾起她三十年來的悲痛。

Cherry的爸爸被父母溺愛,脾氣暴躁,輟學後當上警察。Cherry的媽媽十八歲時因意外懷孕而結婚。賭博成癮的父母和Cherry從未爭吵,因為根本沒有可爭吵的立足點,令她感到極不受重視。她努力以成績和操行來爭取注意,家人卻只把心力放到照顧其他的孩子身上。父母在一次不為意Cherry在家時,讓難聽的對罵全送到她的耳裡,三十多年後仍在腦海迴盪。父母的冷漠令她寧願成為孤兒或從未曾出生。童年的孤獨痛苦,叫她寧可忘掉小學時期的回憶,更在中三時開始有自殺念頭和割腕行為。

為了生存,她對父母已沒有期望,自我醫治。她表現堅強,但卻時常把問題歸咎自己,導致情緒失控。難以抒發的委屈感令她消沉,時而慌亂地翻手袋,時而僵直不動。她嘗試從不同的男友身上尋找安全感,得到的只是更大的失望。

藉著輔導和基督信仰的幫助,她返回與離婚的媽媽同住,把疏離的關係拉近。雖然無法改變過去,但她領悟到她父母亦是家庭問題的受害者。她願意付出所有來交換與父母相處的時間以修補關係。奈何,歲月的流逝已令關係不再一樣。她相信修補關係,永遠是愈早愈好,不應逃避。

今天的Cherry已不再怨恨父母,亦不要求他們道歉。她與丈夫育有兩個小孩,努力學習心靈醫治和家庭治療,助人自助。

其他專題文章

(社論)競技場裡生活難
香港被忽略的一群:不羨繁華只羨家
誰能代替爸爸媽媽?
親親單親家庭
向義父義母致敬
關顧中國留守兒童 踐行基督愛的真理

2014年5月內容

專題 • 耳聽八方 • 營商有道 • 通識教育 • 天倫樂 • 親子樂 • 兒童天地 • 生命線 • 免費活動消息 • 智慧之窗 • 健康寶庫 • 世界遊蹤 • 香港角聲與你 • 勵志影視 • 繽紛世界 • 基督教服務 • 愛心匯點 • 生命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