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誰能代替爸爸媽媽?

2014年5月

小明放學後,先由女傭接往補習社做功課,回家後第一件事便是開啟電腦。整個晚上,除了吃飯、洗澡和睡覺,小明一直在打機或看電視。週末,小明會參加幾個補習班和興趣班,回家後又繼續打機……小欣由祖父母照顧,長期被溺愛,她最近經常欠交家課,又容易發脾氣,但祖父母只勸說幾句,令她變本加厲……以上的故事並非虛構,如有雷同,實屬真實!由於種種的原因,在香港有許多兒童長期缺乏機會與父母相處。「爸爸媽媽,我很想念你們!」這是很多「留守兒童」的心聲。

沉迷電腦害處多

為了消磨時間,很多兒童終日對著電視、電腦、電話、ipad等。有研究指出,長期玩電子產品會影響腦部的發育,減弱溝通、創作及體能等多方面的發展。即使是益智的電腦遊戲,也不宜長時間玩耍。而且兒童玩電腦會
上癮,甚或會接觸到網上的不良資訊。專家們強烈建議用圖書、玩具及戶外活動來取代電腦,讓兒童在各方面健康地成長。

別人難代父母職

此外,許多兒童是由外傭或祖父母照顧的;這些兒童一般缺乏管教,較難自律。祖父母因年老精力衰退,和孫兒之間有隔代的代溝差距,若加上學歷不高,照顧孫兒可能吃力不討好。有見及此,一些長者中心會為祖父母舉辦講座,幫助他們了解孫兒的情況,加強管教的技巧。另外,有需要的家長可以考慮「社區保姆計劃」,避免幼兒缺乏照顧。

兒童們若沒有傾訴的對象,便容易感到孤單,影響身心發展。有專家建議他們加入正面積極的群體,如家庭服務中心和青少年中心。孩子在那裡可以認識朋友,也有導師陪伴成長。參加教會也是很好的選擇,因為兒童在教會中可以經歷來自上帝的愛,得到教友們愛心的款待,亦會學習關愛別人。當中兒童學習與別人相處,亦有成熟的教友陪伴成長。不論是否信徒,也歡迎參加教會內的聚會。(若需要本報轉介適合的教會,請填寫決定表寄回本機構。)透過與人接觸,孩子可以學習溝通技巧及掌握情緒。相反地,若孩子的生活充塞著太多的學習及訓練,這只會弄巧反拙,反而應讓他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來參與。

無疑,父母子女之間的親情是無法取代的,但最可悲的情況是,父母成了孩子心中的陌路人。有專家指出,青少年過早發生性行為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缺乏與父母親暱的關係。因此,若父母發現無法與子女溝通,那麼親子關係便可能已響起警號。父母或需改變生活方式,爭取更多機會與孩子相處,也可請學校的老師及社工協助。子女的童年只有十年,一旦踏進青少年階段,要培養疏離了的關係,可謂難若登天。為了催谷子女成績或多賺金錢而賠上親情,只會得不償失!

盡力培養親子情

公共圖書館有很多關於兒童心理及家庭教育的書籍,值得父母們參考。以下介紹一些方法,鼓勵父母爭取機會培養親子情。

身體接觸:擁抱孩子並親密地交談,可以增強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信心。父親的擁抱對孩子是一種肯定和保護,母親的擁抱則令孩子感到溫柔舒適,兩者都是孩子需要的。

坦誠溝通:孩子不但需要經常見到父母,更需要感到父母的關愛。父母可透過視像、電話、便條或短訊來表達心意(對小孩子則可以說故事),並聆聽孩子的心聲。大家見面時父母應放下自己的手機、電腦或電視,專心地注目在孩子身上。

一起活動:孩子很需要歡樂溫馨的經驗,與父母玩耍更是甜蜜的回憶。與孩子一起溫習功課,也可以用遊戲方式來進行。父母也可與他們同看一本書,讓他們盡情發問或發表意見,可有效地培養兒童閱讀的習慣。

一起禱告:面對生活上的限制時,父母可和孩子一同祈禱。當孩子感到孤單無助或傷心憤怒時,他們便懂得向上帝傾訴,並知道祂會幫助、安慰並陪伴他們。讓孩子從小學習信靠上帝,一生得著最好的祝福。

其他專題文章

(社論)競技場裡生活難
香港被忽略的一群:不羨繁華只羨家
誰能代替爸爸媽媽?
親親單親家庭
向義父義母致敬
關顧中國留守兒童 踐行基督愛的真理

2014年5月內容

專題 • 耳聽八方 • 營商有道 • 通識教育 • 天倫樂 • 親子樂 • 兒童天地 • 生命線 • 免費活動消息 • 智慧之窗 • 健康寶庫 • 世界遊蹤 • 香港角聲與你 • 勵志影視 • 繽紛世界 • 基督教服務 • 愛心匯點 • 生命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