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旋律: 一位深知上帝引導的學者

2014年5月

2014年1月底的一個下午,來到寧靜的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進入莊嚴的禮拜堂,追訪一位文質彬彬、學識淵博的教授。這位教授在14年前才在英國劍橋大學完成遺傳學哲學博士學位課程;時至今天,他已在學術研究的領
域上,取得卓越的成就,實在非同凡響。此人是誰?他便是陳浩然教授了。

上帝帶領奇妙

陳浩然教授曾獲頒2009 -2010年度香港中文大學青年學者研究成就獎;之後又在2011年,獲頒中國遺傳學會第十三屆李汝祺動物遺傳學獎。他的成就不單帶來個人的榮譽,而更加寶貴的是,他找到了小腦萎縮症的致病原因。這項最近刊載於《美國國家科學學院院刊》的研究結果,將在日後造福不少患有小腦萎縮症的病患者。

擁有今天卓越的成就,陳教授認為與他的信仰有密切的關係。回想昔日,他能夠前往外國進修,再勇闖研究領域至今,他坦言這一切都是上帝的帶領。特別是在負笈劍橋大學修讀哲學博士課程這一樁事件上,更感到上帝的帶領是奇妙的。

1995年,他考獲托福試的成績,尚欠兩分才能達到大學入學的要求,但後來他得到博士論文導師的幫助,事情才得以解決。也由於他遲了申請入住學校的宿舍,校方因此只能把他放在後備之列。結果,到達英國的當日,正是下午三時,卻剛好有人遷離宿舍,他才正式接獲校方的通知,能夠入住學校宿舍。這一切一切的經歷,令他深信他要走的路正是上帝所帶領的。

破解頑疾之謎

學習一門學問,基礎知識是十分重要的。陳教授一直銘記《聖經》的教誨。他記得耶穌曾經在一個比喻中說:「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便是作在我身上了。」他期望在研究上,把耶穌的教誨實踐出來。無疑,小腦萎縮症至今仍然是一種罕見的疾病,但他卻從不怠慢,致力從事這方面的研究。眼見病人得知自己患的是不治之症,因而感到沮喪無望時,遂令他更鍥而不捨地對這種遺傳病進行反覆的研究;且更深信這是一個刻不容緩的時機,期望能得出一些研究的成果,幫助他們離開陰霾。但要解開小腦萎縮症致病原因之謎,又談何容易?

毫無疑問,人的腦袋是最精密的指揮中心。對於一個健康的成年人來說,每天會有50-70億個細胞自然死亡,作用是要維持正常人體功能所需要的生物機制,使那些老化、無效率、多餘和不健康的細胞,能夠不斷地被淘汰,好讓新的細胞來作補充,這種程序性的細胞死亡稱為「細胞凋亡」。但是,若細胞凋亡不足的話,則會導致細胞生長失控,引起癌症之類的疾病。另一方面,若細胞凋亡太多,則會損害人體的組織,而小腦萎縮症便正是因為出現這種情況所引致的。

陳教授便依循著這一線索,尋找箇中因由,但困難是:雖然科學界對於人體運作方式的研究已大有進展,但在細胞和分子層面上的研究,所知的仍然不多。經過他和來自生物化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學和神經科學的研究人員所組成的團隊共同努力下,並以果蠅及小鼠為研究模型來作出研究,終於在2008年首次取得重大的突破性發展,解開了小腦萎縮症成因其中一個與蛋白質毒性有關的謎團。雖然有了這一突破性發展,但是仍然要解決很多的細節問題。原來一般我們所熟悉的D N A(脫氧核糖核酸),其主要的作用是負責儲存遺傳信息,而另一種形式的核酸,稱為m R N A(核糖核酸),它主要的作用是負責傳送儲存在D N A內的遺傳信息以及合成蛋白質。

在小腦萎縮症的病患者身上,發現有某些具毒性的小腦萎縮症RNA分子存在,它們會擾亂核糖體的功能。核糖體由RNA和蛋白質組成,是蛋白質生物合成時不可缺少之物。可以說,核糖體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它們負責轉譯由mR N A傳送的D N A密碼,把各個氨基酸合成,以形成蛋白質。人的體內若沒有了蛋白質,便無法形成細胞;這種情況若發生在小腦裡面的時候,便會產生萎縮的現象。

堅毅帶來盼望

既然找到了導致小腦萎縮症的主要成因,在往後的時間,便可加強核糖體的功能,來抵擋小腦萎縮症R N A分子的干擾。不過,現時要發明一種有效地針對小腦萎縮症的藥物,仍然有一段很遠的路程。還好,陳教授在當天訪問結束時告訴筆者,已經有一間法國藥廠會和他簽約,支持他繼續這項的研究,製造及測試一種專門針對小腦萎縮症的特效藥。這對小腦萎縮症的患者及其家屬而言,實在是一個莫大的喜訊。

一個多小時的訪問,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下完結了。在回家的路途上,已是日影西斜,心裡默默為陳教授禱告,求上帝賜給他無比的智慧與毅力,使人類可以藉著他的研究成果,得著上帝的祝福!(編者按:文章已經受訪者修改。)

1405_30a
陳浩然教授在實驗室內進行研究(李德生先生攝影)

1405_30b
陳浩然教授攝於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

2014年5月內容

專題 • 耳聽八方 • 營商有道 • 通識教育 • 天倫樂 • 親子樂 • 兒童天地 • 生命線 • 免費活動消息 • 智慧之窗 • 健康寶庫 • 世界遊蹤 • 香港角聲與你 • 勵志影視 • 繽紛世界 • 基督教服務 • 愛心匯點 • 生命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