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社論) 競技場裡 生活難

2014年5月
專題策劃及撰稿◇謝陳惠珊、趙秀華、鄧玉蘭、陳雅文、蔡忞、周簡艷珍

香港是個繁榮富庶的自由港,凝聚了一群力爭上游、追求夢想的人。在總面積1,10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住了715萬居民,人口密度在世界各國中排行第二;生活指數之高在中國排名第一,這顯示在香港「居不易」。

事實上,香港社會競爭激烈,是有目共睹的。孩子在出生前,父母就要為他/她爭取出生醫院的床位,然後是爭取幼稚園學位,從小學、中學、大學至長大成人尋找工作,都需要與別人拼個你死我活;連百年歸老,要找塊墳地都艱難。若說香港是個「競技場」,大概是沒有人會反對的。

在如此高度競爭的社會,「做人父母實艱難」,為了讓子女過得好些、有多些機會,父母們不但每日胼手胝足,為家庭經濟努力;更要為子女的學業前途,而費盡心思。香港父母為子女不辭勞苦,深恩厚愛盡在行動之中。然而,在「競技場」中生存不易,其「副產品」是出現眾多「留守兒童」。

我們都知道,「留守兒童」不是健康的成長方式,孩子並不需要太豐富的物質生活,而是需要父母貼心貼身的照顧。在此呼籲經濟較富裕的父母,不要為在「競技場」中求勝利,而把子女的教養假手於人。機會失去了還會有機會,但孩子的童年過去了,就永遠不會再回來;趁著孩子還需要妳/你時,好好地享受他們吧!

至於生活條件較差的家庭,父母每日為口奔馳,手停口停,對子女難免顧此失彼,他們的景況是值得同情的。盼望香港政府,關注低收入家庭的「留守兒童」問題,給與某方面的援助;例如家有12歲以下孩童的貧困家庭,給與特殊資助,讓父或母只上半天的班,下午可以留在家中照顧孩子。用資源解決「留守兒童」問題,比「派錢」給全港市民實際得多。

另一方面,在「競技場」中與孩子們一起成長,必須對生活有充足的信心。很多人讓自己的孩子變成「留守兒童」,是因為對生活沒有安全感。為此努力工作儲備經濟實力,「不怕一萬、最怕萬一」,為那不知何時來臨的萬一」而捨本逐末。其實今日發生何事?我們尚且不知道;明天如何,又誰可預測?主耶穌告訴我們:

「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這經節記載在馬太福音第六章,若覺得「競技場裡生活難」,請細閱《聖經‧馬太福音》六章25至34節。保管您頓時放下重擔、心裡釋然。

其他專題文章

(社論)競技場裡生活難
香港被忽略的一群:不羨繁華只羨家
誰能代替爸爸媽媽?
親親單親家庭
向義父義母致敬
關顧中國留守兒童 踐行基督愛的真理

2014年5月內容

專題 • 耳聽八方 • 營商有道 • 通識教育 • 天倫樂 • 親子樂 • 兒童天地 • 生命線 • 免費活動消息 • 智慧之窗 • 健康寶庫 • 世界遊蹤 • 香港角聲與你 • 勵志影視 • 繽紛世界 • 基督教服務 • 愛心匯點 • 生命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