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打工」不是「奴工」──探討勞資衝突與和解

2014年4月
專題策劃及撰稿◇賴子通、謝陳惠珊、陳雅文、徐秀珊、蔡忞、鄧玉蘭、趙秀華、周簡艷珍

去年三月,葵青貨櫃碼頭的外判工人發起工潮,勞資雙方拉鋸四十天,工會堅持雙位數字的加薪幅度,惟外判商指無力支付,強硬反擊。雖然事件最終以9 . 8 % 的加薪方案達成共識,但雙方都已付上沉重的代價。同年十月,太古汽水廠的送貨員工發起罷工,抗議資方未經諮詢便把部分的服務外判,影響員工的收入。資方最初的態度強硬,但很快便願意談判,承諾不會外判送貨服務,並減輕員工的工作量。結果工潮在一天內便結束。在現實的生活中,類似的勞資衝突經常會發生。

勞資衝突成因

勞資衝突不是新鮮事,當雙方對服務條件的期望有所不同時,便會產生矛盾。在上述的事件中, 資方認為需要降低成本,特別是香港國際貨櫃碼頭公司強調要提升競爭力,來面對其他貨櫃碼頭不斷超越香港的競爭情況。工人們則不滿有減無加的工資和過重的工作量,而且工業意外時有發生。當工人苦無出路,便以集體罷工的方式來逼使資方正視問題。

本來勞資雙方的實力懸殊,但碼頭工人卻得到社會廣泛的支持。市民看到惡劣的工作環境,吊機操作員甚至用.和如廁都被逼在駕駛艙內進行。這邊廂員工的工作情況不堪入目,但那邊廂貨櫃碼頭的最大僱主,每年的盈利豐收數以億計!輿論的支持最終幫助工人爭取到合理的加薪,工作情況亦得以改善。

不過,社會並非必然地支持勞方。2001年國泰航空的機師要求加薪,採取三個多月的工業行動,影響航機服務。後來國泰公開薪酬資料,市民發現機師的待遇稱冠全球,於是輿論強烈譴責勞方。事件導致5 2 名機師被解僱,因此工業行動是有一定風險的。

勞資矛盾不一定釀成工潮。其實一般工人不會輕言罷工,以卵擊石,押上自己一家的生計。只是現時大部分市民都面對沉重的生活壓力,工資追不上通漲。而港府又未能制訂競爭法,以致壟斷的情況普遍。企業為了獲得更多的利潤,不斷地減省成本。很多工作被外判,工人的工作多是合約或臨時性質的,工資低又缺乏保障。工人感到像奴工,沒有選擇,毫無前景,勞資矛盾因而升溫。

避免對峙局面

要處理糾紛, 最重要是表示誠意,避免劍拔弩張的局面。譬如在碼頭工潮一事中,由於各方都堅拒讓步,加上外判商和碼頭公司管理層的角色混淆不清,於是,雙方都不願意面對員工的訴求,令事態發展愈趨複雜。反觀太古工潮,由於資方的態度迅速軟化,最後令問題可以順利解決。

其實,僱主和員工是互相依賴的,若大家能夠好好地溝通,從共同的基礎和角度思想「我們」如何面對困難,便可減少衝突,達致和解。另外,在談判的過程應集中化解當前的
矛盾,不宜重提過往的爭拗,令事情更難以處理。

請第三方介入

發生糾紛後,雙方可能難以心平氣和地談判,若能盡早邀請勞工處人員或調解員介入和協助,雙方能達成和解的機會便愈高。第三方應是中立的,不會偏頗任何一方,只會集中處理問題,製造良好的溝通氣氛,讓雙方在將來可以維持良好的合作關係。

提供選擇方案

此外,雙方在談判時可能會就單一的問題而僵持不下,例如加薪幅度。在這時候,資方可以向員工提供多項的選擇,例如改善其他的福利(包括:假期、工作安排、宿舍、交通接送、醫療及教育津貼等。)這樣,員工便有多個的方案作考慮,亦會感受到資方在生活上的關顧。

承擔社會責任

在現代的市場經濟中,企業不能單顧及利潤,公平貿易和良心消費等的觀念亦應日漸普及。若某產品被發現來自「血汗工廠」,便會遭消費者抵制,令企業聲譽受損,股價下挫。因此,企業要承擔社會責任,保障員工的生活和健康,才能建立良好的品牌形像。

1404_2c
公平貿易和良心消費的觀念正在全球推動

1404_2d
勞資衝突處理不善可演變成工潮

其他專題文章

(社論)天人合一 天地和諧
永垂不朽的和解大使 甘地
「打工」不是「奴工」──探討勞資衝突與和解
聖經開啟和解之路
從衝突到讚賞──一個婆媳之間的故事
讓調解帶來社會和諧

2014年4月內容

專題 • 耳聽八方 • 營商有道 • 通識教育 • 天倫樂 • 親子樂 • 兒童天地 • 生命線 • 免費活動消息 • 智慧之窗 • 健康寶庫 • 世界遊蹤 • 香港角聲與你 • 勵志影視 • 繽紛世界 • 基督教服務 • 愛心匯點 • 生命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