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 「慢活」?No Way?

2015年5月
專題策劃及撰稿:徐秀珊、謝陳惠珊、趙秀華、鄧玉蘭、賴秋玲、陳惠芳、周簡艷珍

「當我們正為生活疲於奔命的時候,生活正離我們而去。」英國已故歌手約翰連儂曾如此說。這無疑成了現今「速度主義」下,人們快速生活的寫照。在快速的生活裏,我們捨棄了慢節奏,而疾病、煩惱、不安、焦慮、急躁、苦痛等也接踵而來,直至嚴重威脅我們的身、心、靈健康時,我們才意識到:「有需要這麼急快嗎?可以慢下來嗎?」

也許你會問,在這競爭激烈的年代,那有本錢慢下來啊?其實不然,慢生活並非叫你放棄自我、無所事事、不事生產。事實上,「慢活」不是支持怠惰,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時間;而是抗衡「速度主義」,推動快慢張弛有度的生活哲學,讓人們在生活中找到平衡。

隨着「健康主義」的抬頭,我們不單關注身體强健,同時亦關注心理健康,即情緒的穩定、心靈的舒泰狀況,只有「慢」下來,才能有所保証!

據了解,歐美許多國家早於20多年前,已開始推動「慢生活」,以至有所謂「慢城運動」,並有「國際慢城協會」的設立。至2014年,全球有29個國家及189個城市加入,其中包括英國、澳洲、中國及韓國等。而在2007年,韓國率先超越亞洲各國,成為首個歐洲以外有慢城認證的國家。所謂「慢城」,是指在文化、保育、環境、交通運輸、教育、飲食、旅遊接待、運動、生活作息等各方面,推行「慢」的概念;如20公里被視為汽車的最佳時速;更會開拓多些綠化空間供人們休閒娛樂,鼓勵以步代車,强調慢餐有益身心,靈活實踐家中工作模式,從工作中尋找愜意。這種種慢生活的條件和可持續發展的空間,對於我們身處地少人多、步伐急速的香港,要能符合國際慢城協會的各項標準,實是遙不可及。然而,「慢活」的概念和心態,卻可從此刻開始建立。

慢活的「慢」,意即放慢一步!在中國人的文化裡,我們常聽到人說:慢行、慢用、慢慢嘆、慢慢試、慢慢做、慢慢講……誠然,我們不會推翻高科技帶來的生活便利和高效,但在步伐急速的社會形態下,倡議一些「慢活」的點子是可以的。就以騎單車為例,北歐的芬蘭、丹麥等先進國家,十分鼓勵人們騎單車上班,不單能減少排廢,同時可作健體運動。雖然這難以在香港的馬路上推行,但近年已有不少一身彩衣的單車隊,於假日悠遊於郊野山道,不亦樂乎!最近也興起了賞花、賞樹的熱潮,為活在種種壓力下的港人,平添不少生活緻趣,讓他們在觀賞自然景物之餘,可思想造物主的奇妙創造,領悟生命的自然常規,激發心靈的覺醒!我們可仿效中國、台灣,打造香港成為「花園城市」,並創建「自然學校」,教育兒童尊重大自然及與大自然共存之道,也可稍為減輕填鴨式教育的壓力。這一切都能啓發人們與生俱來嚮往「慢活」的心態。

「會休息的人才會工作」這句話幾乎是每個瑞士人的座右銘。人需要工作,也需要休息。誠然,生活步調是個人的選擇,難說孰優孰劣。當你因急速的生活節奏而弄致筋疲力盡時,可會嘗試放慢生活的步伐,為自己的心靈「留白」,清理內心的煩惱和憂慮,遠離厭力的困擾,用更多的時間慢下來,享受生活的樂趣?你會由此發現生活中的美,也能細味人間的情,重拾「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情懷。

參考資料:

1.方建國,《慢生活》,2007
2.楊鑫嫣,《慢活,快樂慢生活》,2012
3.國際慢城網站

其他專題文章

(社論) 甘於淡薄知天命
「慢活」?No Way?
《慢活•找到你心中的烏龜》
當「快活」遇上「慢活」
「慢活」情操
慢活訪問

2015年5月內容

專題耳聽八方營商有道天倫樂親子樂兒童天地生命線智慧之窗健康寶庫世界遊蹤免費活動消息香港角聲與你勵志影視繽紛世界基督教服務愛心匯點生命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