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紐約市享盛名的史黛文森高中(Stuyvesant High School)學生,個個都是學霸,但近年來學生品行下滑,甚至嗑藥情事時有所聞。其中一位孩子就讀這所高中的高材生,竟然因為同學間攀比,導致情緒壓力大,一時受誘惑,開始嗑藥,後來輟學,躺平在家。
孩子的母親,看着兒子從學霸變成了廢青,心碎滿地,度日如年。但「為母則剛」,在將近一年、日日擔心受怕的情景下,這母親斷然採取必要行動,營救自己的骨肉。
她把孩子情況告知教會牧者和幾位知己,為這一件嚴重的事情禱告。在友人推薦下,她找到中西部州的某個青少年戒毒所,讓孩子居住了幾個月去戒毒。為了孩子,花費再大她都在所不惜。她又經常坐長途巴士去探望孩子,為孩子打氣,和戒毒所的工作人員建立關係。
沒有父母願意看到孩子的青春荒廢,她真是心急啊,但心急不能解決問題,這時候,她更加倚靠上帝,首先不讓自己陷入憂鬱,自己要站得住腳,才能扶持正在往下沉的孩子。
當年(2010年),坊間對情緒管理的認知還很少,華人甚至覺得孩子不出門、窩在家裡,是一種羞恥、更是家醜。鮮少有人有勇氣,敢冒險尋求外面社會的幫助。她沒有很高的學識,卻有很高的常識,知道孩子這幾年對他一生的影響很關鍵。愛孩子的心在她裡面燃燒,她選擇倚靠上帝,哭了幾桶的眼淚後,她決定不再自憤自憐,而是緊緊抓住上帝的手。
在漫長的禱告和等候下,孩子總算拿到高中文憑,也找到一家願意接納他入學的大學,學習自己喜歡的工業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 IE)專業,這行業很適合這個做事認真、看重細節、從不馬虎的孩子。後來孩子在外州找到工作,她將已成年的孩子交給上帝,讓祂親自來帶領。屈指一算,這孩子今年也有30多歲,可以獨立自主、養活自己了。做母親的,當然又為孩子的婚姻憂心,擔心孩子找不到合適對象,但她再次選擇對上帝的信靠順服。
這位母親的故事很有啟發性,她從未選擇放棄,不斷地為孩子奔走——去教會尋找幫助,請求牧者禱告,更為孩子尋找合適青少年導師,陪伴他去參加教會的活動(如團契),更特別和青少年導師說明孩子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這個過程中,她自己與上帝的關係更親密,更深地信靠,因為她堅信上帝既然創造了這孩子,絕對不是來折磨她的,而是讓她的視野、觀點和性情,能轉變得更成熟,有更深的歷練。
雖然做母親的為孩子的牽掛是一生之久的,她卻抓到了重中之重——尋求上帝的旨意。她經歷了上帝在《詩篇》七十一篇20-21節的應許:「你(上帝)是叫我們多經歷重大急難的,必使我們復活,從地的深處救上來。求你使我越發昌大,又轉來安慰我。」
讀者家中若有躺平娃,請參考本報「教會名錄」(網頁版:cchc-herald.org/church-list),尋找鄰近合適的教會,打電話給牧師或傳道,接洽教會的青少年導師,透過禱告和人際網路,開始一步一步地將孩子帶到上帝面前。這位使死人復活的上帝,手臂從來不短缺,絕對有最奇妙的安排!
家有躺平娃|號角編輯部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