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火中飄浮的吻:夏加爾《生日》背後,猶太藝術家用愛情對抗時代荒謬 文娛

夏加爾是20世紀著名的猶太藝術家,創作過幾十幅《聖經》主題的傳世之作。他也是第一代現代主義藝術家,早在一戰前夕,就完成了現代藝術與東歐猶太民間文化的融合。1965年《時代》雜誌曾以讚美的口吻報導,他的「重大成就在1922年就結束了」。

漂浮在空中的愛情

猶太藝術家:夏加爾

1915年,他在家鄉維傑布斯克創作了《生日》,那一年他與心愛的貝拉結婚。這幅畫道盡了兩人之間的愛情。對於夏加爾來說,他與她的愛情就是他想要的一切。他畫過很多幅貝拉,《生日》是其中之一。貝拉是一位富裕的珠寶商的女兒,聰明又任性。根據C.S.路易斯的說法,「這段時期的愉悅畫作展現了這對年輕夫婦如氣球一般漂浮在在維捷布斯克上空,這是他職業生涯中最輕鬆的作品」。

畫中的室內裝潢簡約,是20世紀初典型的俄羅斯鄉村風格。畫中人物看起來無需遵守一般的物理定律,他們飄浮在空中,不受地心引力的影響。貝拉身着簡單的黑色連衣裙,手持一束歡慶的花朵,奔跑般向前傾向窗戶。夏加爾深情地漂浮在她的上方,歪頭親吻她,軀幹轉向遠方。他們的腳似乎指向相反的方向,也許他已經給了她一束花,並從她身邊走過,但他意識到只有花而沒有一個吻是不夠的,所以他飛起來取悅他所愛的人,送上親吻。她捧着他送給她的花,抿着嘴唇準備接受他的吻,但他已從她身邊走過。然而,在失望來臨前,他又忽然回來,親吻他心愛的妻子!

這是一個親密的場景,是為所愛的人準備的,觀賞者也因此有一種和這對情侶同處一室的感覺,幾乎是闖入了一個親密的時刻。就像夏加爾對妻子的其他讚美作品一樣,這幅畫充滿了親密、關懷、愛和溫暖。兩人似乎都因彼此的愛情而升華,可以擺脫現實世界,享受彼此的陪伴。然而,這幅藝術作品的主題遠遠不止這對戀人。看看夏卡爾在這幅畫中所描繪的細節。看看他如何描繪放在櫃枱上的西瓜籽、鋪在床上的細膩印度毯子,以及掛在窗下的藍色蕾絲布。

動亂世代中尋回愛

夏卡爾在他的自傳《我的一生》中描述了他與貝拉的第一次相遇:「她的沉默是我的,她的眼睛是我的。好像她知道我童年、現在、未來的一切,好像她能看穿我。」在夏卡爾的經歷中,他都非常倚賴貝拉,不僅是情感上的支持,還有專業甚至美學上的指導。他聲稱,是她決定了他的畫在何時完成。貝拉也有自己的文學抱負,寫過兩冊關於童年世界的回憶錄。

他們生活在一個現代主義為自己爭取權利的時代,也面對着更嚴峻的「反猶主義」政治現實。他們藝術生命力最旺盛的青年時代,幾乎都輾轉流浪在蘇聯、法國、德國和美國之間。在夏加爾自傳《我的一生》中,他描述了猶太文化對他藝術生涯的重大影響。他意識到自己成長的猶太傳統正在迅速消失,而他需要用藝術記錄下這些傳統。從1730年代開始,維捷布斯克本身就是猶太文化的中心。夏卡爾出生在一個充滿宗教生活的家庭;他的父母是虔誠的哈希德猶太人,他們在由信仰所定義並由禱告所組織的生活中找到精神上的滿足。

1931年至1934年間,他癡迷地創作《聖經》主題的藝術。他走在城市猶太區的街道上,回憶自己童年生活的氛圍。他說,「我不是看到《聖經》,而是夢見它。從幼年開始,我就被《聖經》深深吸引。在我看來,它一直都是最偉大的詩歌來源,直到今天仍然如此」。

《聖經》也是夏加爾繪畫的偉大源頭,他在《生日》中描繪的浪漫畫面,留下了藝術史中驚艷的構圖,愛與幻想並存其間。此後他一生的藝術創作都是如此,在動亂不安的世代尋回愛與詩意。

在動亂不安的世代尋回愛與詩意|郝青松
如果您『阿們』《號角月報》的文字和網絡事工,請考慮通過以下的小額奉獻來支持我們繼續為主作工。
您的每一次分享都是愛的傳遞

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