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有着悠久的靈修傳統,可以追溯到四世紀初的沙漠教父時代。
第四世紀初期,羅馬政府開始推崇基督教,大量的民眾成為了基督徒,教會人數的快速增長,也加劇了信仰的世俗化。一些敬虔的基督徒,為了維持信仰的純正,主動離開都市,進入埃及的曠野沙漠,成為隱修士,過着簡樸的隱修生活。他們住簡陋的房屋,吃簡單的食物,經常只有麵包和水,手裡不停地工作,口裡也不住地禱告,在靜默中與神同在。
這個群體被稱為沙漠教父,他們是默觀靈修的先驅和開創者。他們吸引了很多人前往同住,形成了一種獨特的修道運動。這個修道運動的中心在埃及,代表人物是安東尼(269年-365年),他被稱為「修士之父」。
他們的言行軼事,起初是在修士之間口頭傳播,後來以不同的方式記錄、流傳了下來,在後來被人們整理成書,並且不斷修補完善,到了六世紀,就形成我們今天看到的《沙漠教父言行錄(The Sayings of the Desert Fathers)》一書。
書中一共蒐集了130位沙漠教父的言行,按照教父們的姓名排列。有點像一本箴言集,有他們的教導,也有一些小故事。在有的教父名下,只記載了一兩句話,有的則多達幾十條。在書的最後,是著名的《安東尼傳》,由著名的亞歷山大主教亞他那修所寫。安東尼的隱修精神曾經影響了很多重要的教會領袖,奧古斯丁在《懺悔錄》也描述了安東尼對他人生的影響和衝擊。
從書中我們看到沙漠教父在苦修時,特別注重敬虔的生活和內心的安靜,他們的生活簡樸而節制,但是內心卻是無比豐富。苦是他們修行的特點,但是與主同在的喜樂,卻是他們留在沙漠曠野的真正理由。
書中展現了沙漠教父的靈修生活的幾個特點:第一,是敬虔,他們的生活是以神為中心的生活,每天都認真地禱告、默想,依靠神與魔鬼征戰,也與自己的老我征戰;第二,是勤勞,他們用勤勞的雙手平衡他們的靈修生活,不僅僅養活自己,也將自己的勞動成果分給貧窮的人;第三,是他們的謙卑順服的品格,以及生活的智慧,吸引了很多人前去效法學習。
他們做的是一些比較簡單的工作,如編織草席、筐子等等,他們會把編織好的物品放在屋外,來收購的人會把東西拿走,把錢留在籃子裡。他們用其中一部分錢購買食物,其餘的仍舊留在籃子裡,讓其他有需要的人拿走。
他們是一群小人物,在平凡的生活中,彰顯了神的榮美。在後來的教會歷史中,他們的靈修精神一直都伴隨着人們的靈修腳步。他們一開始就給人們展示了靈修的真意:樸實、簡單、勤勞、謙卑、愛人、忍耐、平靜、喜樂、敬畏神。他們的文化程度不高,如同水那麼普通,但是在荒漠之中,他們猶如一道甘泉,無比的珍貴。他們的靈修精神,也世世代代流淌,成為人們效法學習的榜樣。
《沙漠教父言行錄》:靈修的先行者|晨光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