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恆博醫生放棄倫敦舒適生活,走進大涼山為彝族獻一生!從傳教到救死扶傷,他是涼山的「行走福音書」! 信仰

涼州彞族自治州位於四川省西南部,近五百萬人口中,半數為彞族。1949年,涼州大涼山上住着一個五口的英國家庭,三個女兒分別只有六歲、四歲及一歲,而父親就是海恆博醫生──一位從英國倫敦皇家醫學院畢業的優秀外科醫生。他怎會在中國的四川省建立家庭?故事要從海恆博醫生的祖父說起。

海恆博醫生的祖父海班明,是中國內地會創辦人戴德生的妹夫,擔任內地會總幹事20多年。海班明的十名兒女中,五位成為服務中國的宣教士,包括了海恆博的父親海文啟。

海恆博於1911年在山東烟台出生,小時候就讀於芝罘宣教士子女學校。13歲回英讀書,曾寄住於表妹漆輔仁家中,後成為他的妻子。19歲時,海恆博讀到一本關於四川涼山彞族居民的書,深受觸動,決心要到涼山。後來,海恆博跟隨父親的足跡,進入倫敦皇家醫學院接受訓練,為回中國作宣教士準備。

1939年,中國兵荒馬亂,海恆博與另外三位醫生一起出發,乘船到中國。兩年的語言訓練後,海恆博被派往四川保寧醫院,當時保寧一帶爆發霍亂,災情嚴峻。1942年,海恆博與同是內地會宣教士的表妹漆輔仁結婚,婚後繼續於保寧醫院工作。

海恆博心中一直記掛散居於大涼山的彞族,他們居於深山,鮮與外人接觸。一般人對彞族所知不多,以為他們是生性兇悍的獵頭族,而且嗜賭嗜酒。1944年,內地會的醫療同工於重慶舉行會議,探討如何落實推展醫療福音工作。重慶會議對海恆博意義極其重大,除了同工接納他所倡導的培訓本地信徒方針外,大會更是決定全力支持他深入四川山區,服務彞族。

1942年,有消息指雲南的苗族和彞族經歷了屬靈復興,部分新約《聖經》更被翻譯成諾蘇文字。1943年,內地會宣教士賈德爾夫婦開始於雲南中部的彞族展開工作,而雲南北部及貴州北部都出現了彞族的基督徒群體。海恆博的第一步,就是探訪這些彞族信徒。他造訪的其中一個村落,居民盛意拳拳地接待,主日一起崇拜,當地會眾近一百人。可惜當時日軍迫近,宣教士需要撒離。海恆博的探索旅程在戰事結束後的1947年才得以繼續。旅程中,他遇上曾在大涼山居住、研究一年的中央大學傅馬志教授,更獲贈不少有關彞族文化及諾蘇語的資料。

1947年6月,海恆博及其團隊排除萬難來到了大涼山。途中發生車禍,貨車翻倒,海恆博卻絲毫無損,甚至能照顧其他傷者。剛抵大涼山,海恆博就感到機會多多,他與年輕的中國助手騎馬四出查勘,找出最適合蓋建診所的地方。山中彞族友善真摯,領袖也接納海恆博在族人中進行醫療,並傳揚福音。當時,不同宗族的彞民時有仇殺,但他們一致承諾不攻擊路上求醫的人。

海恆博的醫術很快得到肯定,口碑迅速傳開。手術不斷進行,更要治理痲瘋病人。1949年1月,診所竣工,海家也在旁邊建了簡陋的居所。海恆博在信中這樣寫:「無數男女老幼來求醫,或單想看看我們一家、我們的房子和診所……我們施手術切除腫瘤,痲瘋病人情況好轉,消息像野火般傳開……他們漸漸知道,我們是奉『主耶穌』的名行醫,而衪的名遠高過任何妖魔鬼怪,我們日夜盼望彞族人能打開心門接受主……」。

後來,中國政權改變,海恆博一家於1951年遭軟禁數月,然後被迫離開。他們告別大涼山時,二百多彞族人以淚相送,走了兩里路,最後不斷高歌禱告。海恆博繼續協助中國內地會,在泰國建立了三間醫院;之後又到了菲律賓,在民都洛島工作了11年。海恆博退休後,放下手術刀執筆寫書,其中一套七冊的巨著,被譽為是最可靠、最詳盡的戴德生傳記。

1988年,海恆博獲准重訪四川的彞族。那時他身體已經不好,半身行動不便,但人們奔走相告,說海醫生回來了。一位女士跪在他面前,手中拿着母親給她的戒指,對海恆博說:「你治好了我媽媽。她臨終時把這戒指給我,叫我必須交給你。」1991年,海恆博再回大涼山,向當地醫院捐贈了兩萬美元的設備。他自知不能再回來,流着淚拿起大涼山的一些土壤,帶了回家。1994年,海恆博醫生離開世界。

海恆博醫生在大涼山診所旁邊的簡陋房子,叫人想起耶穌出生時的馬槽。海醫生是出色的外科醫生,可在英國享受舒適豐裕的生活,卻選擇到當時落後的中國,住到偏遠的少數民族之中,把人生中最寶貴的時間都放在大涼山上,這不是反映着耶穌降世為人的故事嗎?《約翰福音》一章14節,《聖經》說:「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有人在海醫生簡陋的房子中找到豐盛的恩典和真理,今天你也可以在耶穌出生的馬槽中,找到同樣的恩典和真理!

心繫彞族海恆博|曾福
如果您『阿們』《號角月報》的文字和網絡事工,請考慮通過以下的小額奉獻來支持我們繼續為主作工。
您的每一次分享都是爱的传递

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