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全網炸裂,據台媒報道知名作家瓊瑤於4日下午在淡水區住家內輕生身亡,終年86歲。
12月5日檢察官和法醫進行了40分鐘的檢驗,確定她因一氧化碳中毒窒息去世。
雖然瓊瑤已是耄耋之年,但她突然離世特別是以自殺的這種極端的方式離開依舊令人震驚。
而隨後公開的遺書,更是讓所有看到的人,都被活着與死亡這個永恒的話題壓迫。
每一樁這樣的自殺事件,都讓活着的人陷入更多的煎熬、艱難;特別是對於沒有永恒觀念的人,更是被傷痛、苦毒中的苟且纏繞……
01美玉瓊瑤
瓊瑤這個名字幾乎對每一個華人來說都如雷貫耳,特別對於70、80後來說更是一個傳奇。
瓊瑤本名叫陳喆,小名叫鳳凰,1938年出生於成都一個書香門第,一生跌遝起伏充滿話題。
瓊瑤本意為美玉,來自於詩經《國風 衛風 木瓜》“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就是“你贈給我果子,我回贈你美玉”的意思。
她一生創作並出版了52部中長篇小說,不僅是小說家、編劇,也是導演和產業經營者。
她的童年四處漂泊動盪不安,從四川到湖南再到廣西,11歲時才在台灣定居下來。
青少年時期感情受挫,婚姻裡也歷經不幸;事業上到達過巔峰,最後卻孤獨地與愛人告別。
就像她自己的評價,她的人生就是一部“瓊瑤劇”,因此也一直吸引着眾多的粉絲。
瓊瑤的文字陪伴了整整一代人,她描繪出人們內心對愛與自由的渴望,被稱為“瑪麗蘇文學”的鼻祖。
瓊瑤的一生名譽和爭議並存,盛贊與詆毀齊飛;在文學創作領域,她無疑是一顆璀璨的明星,為我們創作出了無數經典的作品。
但在生活中,她卻一直有眾多令人爭議的過去;與大25歲老師戀愛,與平鑫濤的婚姻是別人家庭的插足者。
瓊瑤創作的作品以及現實生活中“愛情至上”的價值觀,也被很多網友批評為“三觀不正”。
但如今這一切的傳奇與爭議,也都因為生命的戛然而止,讓人們在唏噓中歎息,花開花落任人評說……
02一封遺書
於是,瓊瑤身後的這篇遺書,也就成為了更加讓人唏噓的引子,所牽扯出來的才是人類面對死亡的終極拷問。
對於她86歲高齡以自殺方式離開,最合理地猜測應該是她在飽受疾病困擾,無法面對每況愈下的生活品質所選擇“自我安樂死”。
因為她在遺書中寫道,自己早已感受到身體的衰退與病痛的折磨,面對日漸加重的病痛和衰弱,她選擇了以“最自己”的方式告別。
她清楚地知道,死亡是每個人必經的旅程,但她不願在漫長的病痛中慢慢消逝,也不願成為家人和社會的負擔。
她提到,自己曾擁有過愛與恨、笑與淚,走過了轟轟烈烈的歲月,這一切已足夠。
她的“翩然離去”,就是她一生對自由和優雅的追求,就是她“自主、自在、自由”三觀最直白的表達。
她不希望我們為她的離去悲傷,而是要為她曾經“活過”的精彩與灑脫而歡慶。
在遺書的最後她寫到:為了讓我的靈魂,也能翩然,大家為我笑、為我高歌、為我飛舞吧。我在天之靈,會與你們共舞的。
於是,這篇文采飛揚、哲理深邃的遺書,也就讓她收獲了人生最後的一次頂級流量。
讓無數被她“活得轟轟烈烈,走得瀟瀟灑灑”三觀收割人們,由衷地發出讚美和驚歎:“這份通透與豁達,比死亡本身更讓人震撼。”
更是在不知不覺中,開始羨慕她“無論是書寫愛情,還是選擇死亡,她始終都保持了對生命的掌控權”。
03自我中心
但我翻看整篇文字,卻發現每行字上都歪斜寫着大寫的“人”字;我橫豎睡不着,再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自我中心”幾個字來。
的確對於沒有永恒觀念的人來說,在無法確認人生意義的虛妄中,最好的狀態就只能是活得轟轟烈烈,走得瀟瀟灑灑。
自然在這樣虛妄中所無處可循的價值感,最好的安慰也就只能是自己對生命的所謂掌控權。
於是對於必然要來臨的死亡,也自然就會因為這種真實的虛空感,無法面對和忍受身體的病痛和衰殘。
所以從瓊瑤的人生再到她的遺書,一位價值虛無主義者的真容也就因此而冉冉升起。
如果活着意味着無眠無休的折磨和痛苦,人生不過是煙花般的稍縱即逝,肆意而為的人生就會成為榜樣。
如果死亡看起來是如此的翩然和輕鬆,生命僅僅是一個輪迴的精彩,赴死也就會成為結束痛苦的慷慨。
其實從伊甸園的墮落開始,人類就一直想要掌控自己的人生,執着於要做自己的主人。
既然人生四大主題的生、老、病都由不得自己,那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應該就是最能彰顯自己是自己主人的證明。
於是自殺對於這些人來說,就成了標榜“自我主權”最好的宣告,並因此可以志得意滿地指點人生。
所以瓊瑤的死,也就在轟轟烈烈和瀟瀟灑灑之間,再次顯明了人性對於生命的迷茫,對於死亡的驕狂。
但事實是,按着命定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死亡對人類來說並不意味着“自由”,而是永恒的痛苦、沒有盡頭的深淵。
如果這個人在死之前沒有得到靈魂的救贖,沒有因為相信耶穌基督而稱義,死亡就是最最殘酷的刑罰。
04生死的真相
寫到這裡不由想起之前推送的一篇文字《被困“鐵皮棺材”69年,終生喪失自由,僅靠嘴生活的“鐵肺人”為甚麼活出了豐盛的人生!》
這位完全沒有“生活品質”的保羅,卻用自己既無法轟轟烈烈,也無法瀟瀟灑灑的生命,見證了另一種生命的精彩。
因為在他殘疾的身體中有一個豐盛的靈魂,這個美好的靈魂相信自己被造的價值,無論身體如何的破敗都有活着的價值。
這個美好的靈魂因為接受自己被造的身份,所以無論身處何處,生命遭遇多少打擊,都不會有任何的偏移。
所以,他的人生才充滿了價值,帶着使命活在這個地上,才會對人們說“我從來都沒有覺得自己是個廢人”!
的確,這個世界的迷霧是濃鬱的,我們自己的私欲是深重的,充斥在空氣中的每一個謊言是邪惡的!
我們需要讓欲望被滿足,所以要愛情至上;我們需要情緒價值,所以就要不擇手段。
我們需要享受人生,所以必須轟轟烈烈;我們需要到處挖池子滿足自己,所以必須瀟瀟灑灑。
我們需要證明自己的價值,我們需要讓自己變得偉大,我們需要別人的認可和誇獎;所以我們必須要自己做主。
結果這極度的絕望,無法擺脫的虛空,致人死命的謊言,就只能讓我們呼喊: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
的確,生命在這個日光之下都是絕望的,但在日光之上卻被反轉過來,這個奇妙的反轉,也就讓所有不相信偶然的人們熱淚盈眶!
如果沒有耶穌基督為人類付上的代價,人生成為怎樣的美玉都沒有意義;如果沒有認罪悔改的撕心裂肺,無論怎樣的自恰就都成了謊言。
明白這個奧秘的人,瞬間就會有一雙看不見的手,擦乾你靈魂深處的淚水,讓你歡呼雀躍!
理解這個真相的人,從此之後就不再懼怕死亡,也不再恐懼活着的任何苦難!
相關文章:生命的選擇:上海43歲網紅沙白的安樂死與奧黛麗·赫本的慈愛人生,誰更定義美麗?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生命樹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