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樂不是思想可以左右的,它既不是「心」也不「物」,而是... 信仰

世界幸福報告《UN World Happiness Report》衡量各國人民的主觀幸福感,發現喜樂是首要關注點。喜樂不是一種「物質」,不是可以把玩、可以測量的「東西」,也不是一種「思想」存在我們的頭腦裡面,只要你想有就有的。英國詩人雪萊(Percy Shelley)的《祈禱》寫着:「稀有,稀有,你很少降臨,歡樂的靈魂……你是愛與生命!哦,請來,再次使我的心成為你的家園。」這說明喜樂不是思想可以左右的,它既不是「心」也不「物」,而是屬靈的,是一種恩典,一種「生命滿足的狀態」。

雪萊(Percy Shelley)

怎麼得着喜樂?

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Maslow)的「需求層次理論」說明人有各類不同層次的需求,先是生存的基本需求(飲食解飢,衣物蔽體,棲身之處);再者是生命的安全,有歸屬感,被愛,被尊重,有使命感,有成就感;最終能自我實現等,從物質層面到心理層面,最終到心靈層面,並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實現個人理想和抱負。所以當一種需求得到滿足就會得到「喜樂」,然而這一層次的需求一旦得到滿足,更高一層的需求就會油然而生了。有了果腹的東西不至餓死,就希望有更可口的食物,進而希望更精美的食物,只要有還未滿足的需求,先前的喜樂就不再有了。

馬斯洛(Abraham Maslow)

怎麼滿足這不同層次的需求?人類發展史中一個重要的發明是「交易」——用我有的從你那裡換取我需要的,這交易的媒介是金錢。

美國《世界日報》2010年一項民調顯示,在世界23個國家中,中國大陸是世界第一名「拜金國」。現在更是變本加厲,中國社會炫富現象嚴重,有車、有房、有好收入、有足夠彩禮常是嫁娶的先決條件。2024年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北師大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董教授在微博上稱:「當你40歲時,沒有4,000萬身價,不要來見我,也別說是我學生。」引發起軒然大波。這與孔子稱讚他最得意的門生顏回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的固有優良傳統相去何止千里!

物質無法滿足心靈!

Brian Knutson

其實近來有許多研究說明得着能供溫飽的收入之餘,再多的金錢並不能帶來等量的喜樂。例如諾貝爾經濟獎的得主,普林斯頓的丹尼爾‧卡尼曼教授研究指出,美國家庭只要月入超過$75,000,他的喜樂指數就不再被更多的收入影響了。

這也許是因為當一個人錢愈多,他就會更想賺錢。根據功能性磁共振測試(FMNR),科學家(Brian Knutson)發現想要賺錢能激活腦部伏隔核多巴胺快樂迴路,是與海洛英及可卡因等藥品一樣會導致成癮的行為。

我們心靈生命的需求是無法用物質來滿足的,除非我們知道自己是上帝刻意的創造,否則不能真正知道我們存在的目的,正如法國科學家巴斯卡所說:在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上帝塑造的真空,是任何受造之物都無法填補的,只能由造物主上帝透過耶穌基督才能填補。使徒彼得曾說,「願頌讚歸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上帝!祂曾照自己的大憐憫,藉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重生了我們,叫我們有活潑的盼望,可以得着不能朽壞、不能玷污、不能衰殘、為你們存留在天上的基業。」(《彼得前書》一章3-4節)這是真正的喜樂,是一個新的生命中所滿溢的豐盛!

豐盛的生命|黃小石
如果您『阿們』《號角月報》的文字和網絡事工,請考慮通過以下的小額奉獻來支持我們繼續為主作工。
您的每一次分享都是爱的传递

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