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入學神學院那時候,曾聽過同學們說起,在神學院有同學唸了十年才畢業的。我心想,怎麼唸的啊,要十年?我19歲那年開始上第一堂課,今年(2024年)31了。
我上的第一堂課,是黃子嘉牧師教的《羅馬書》,他一上課就來了一個靈魂的拷問:「你們來上神學院的學生,有沒有呼召啊?」我心想,我剛受洗不久,我只是想更了解和我外婆、母親從我小時候就在禱告中常常提到的上帝,但是祂對我來説還很陌生,我怎麼知道什麼是呼召?
當時我還在LaGuardia社區大學唸美術專業。有一天,坐在去上學的地鐵裡,我像平常一樣,戴着耳機聽着朗讀版《聖經》,當時手機播放的是《提摩太後書》,保羅對提摩太說,「我感謝上帝,就是我接續祖先用清潔的良心所事奉的上帝。祈禱的時候,不住地想念你,記念你的眼淚,晝夜切切地想要見你,好叫我滿心快樂。想到你心裡無偽之信,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羅以和你母親友妮基心裡的,我深信也在你的心裡。為此我提醒你,使你將上帝藉我按手所給你的恩賜再如火挑旺起來。」(一章3-6節)又説,「但你所學習的、所確信的,要存在心裡,因為你知道是跟誰學的,並且知道你是從小明白聖經,這聖經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三章14-15節)
我回想,跟提摩太一樣,他的信仰是從外祖母和母親傳授的,我也是從小跟着去教會,外婆常回憶說,以前她帶我去教會參加培靈會,那些聚會通常都是連續好幾天的,她只要給我一根油條、一些糖果,我就乖乖地坐在大堂,聽講員講道,不吵不鬧。
我不是一個在人面前愛流淚的人,甚至我媽媽說我很小的時候,在一些大人面前像極了一個寧死不屈的革命者。但是信主後,我發現自己變得特別愛流淚。在地鐵聽到這段經文,我哭得像個淚人,還好那天陽光大,出門帶了太陽眼鏡。「無偽之信」,必然引導人去明白《聖經》,提摩太信主從小明白《聖經》,而我卻對上帝那麼的陌生。那天以後,我就退了大學的課程,把學分都轉到了神學院。
我不是想勸年輕人不要唸大學,都要來上神學院,我知道在人生的任何一個階段向上帝許下心願,立志為祂擺上,都是美好的,但是似乎很多人都猶豫太久。我們可能都看過,在年輕人的奮興會中,當講員呼召──「有誰願意把自己奉獻給上帝,一生為祂使用,請來到台前」,台下的年輕人洶湧地往前走。在我們什麼都沒有的時候,似乎很容易把一切和一生獻給上帝,但是當我們開始有了工作、有了車貸、有了房貸,有了孩子,開始有了為己有所保留的選擇之後,最後能決定全心事奉上帝,所剩下的卻是寥寥無幾。
其實當時這樣一個人生重大的決定,很多人都會「好心」地來勸我。
有來自朋友的關心:「在教會和福音機構工作養不活家的,你要為你的將來打算呀!」
有來自父母的擔心:因為我的目標和他們當初帶我來美國的期待,完全不一樣!
有來自外婆的信心:她說,我一直在向上帝禱告,這個孩子將來是要為上帝使用的。
這麼多年的禱告,外婆願望是真的實現了吧。
2013年我開始在神學院唸書,第二年進入角聲基督教佈道團,在老人中心兼職工作,在服事老人家的那幾年,我只想神要我往哪裡走,我就跟隨。那時我還不到20歲,老人家們把我當自己孫兒一樣疼惜,讓我常常有被愛包圍的感覺。2016年我轉到角聲的《號角月報》,做兼職同工,負責廣告設計,後來負責報紙的多媒體推廣。2018年開始,我又多了一個兼職,就是在信心聖經教會及神學院做多媒體同工。
過去的十年,我一邊上課,一邊服事,我除了要感謝愛我的天父上帝,也要特別感謝我的老師們。《彼得後書》第一章5-8節說:「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識;有了知識,又要加上節制;有了節制,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誠;有了虔誠,又要加上愛弟兄的心;有了愛弟兄的心,又要加上愛眾人的心。你們若充充足足地有這幾樣,就必使你們在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上不至於閒懶不結果子了。」在神學院的學習中,老師們不但幫助我在信仰根基上加上知識,更是把好的品德不斷地展現和紮根到我的心裡,讓我不斷地結果,這些讓我越來越確信,上帝在我身上的恩召和揀選堅定不移,我必和我的弟兄姊妹們一同,豐豐富富地進入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永遠的國。
在我畢業的時分,特別經歷到一些經濟上的缺乏,傳福音的事工也遇到經濟危機,我覺得這是上帝給我的信心畢業考試,為此我要感謝上帝,人生難得貧乏,在困境中我和同工們可以一起經歷保羅的經歷:「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我靠着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立比書》四章12-13)靠着主,我們依然喜樂地服事,願祂的名得榮耀!
我感謝主,在這服事主的路上,有教會和角聲的同工們同心同行,他們是我的同事,也是很好的朋友;還有教會的弟兄姊妹們,有為我禱告的家人們,特別是我的太太楊琳,在我走這條窄路的過程中的理解、陪伴和支持。
畢業典禮後不到的一個月,6月23日,我的女兒出生了。幾年前我曾立下心志,不想要孩子,為要有更多的時間服事上帝,但是上帝應該是駁回了這個心願。説實話,對於這個新生命我是擔心的,我擔心自己沒有辦法教養好她,請牧師起名的時候我也傾訴了這般的憂慮,他給我的女兒起名叫「利亞」,就是「耶和華是我的」的意思。於是我常提醒自己,耶和華上帝屬於我,我還怕什麼呢?
其實我也並不是沒有準備,曾經在神學院中學的婚姻輔導、青少年輔導、當代家庭的挑戰,這些課程都讓我燃起了一些信心。曾有人問我,你對你的孩子外貌有什麼期待?有沒有向上帝禱告她的眼睛、鼻子、嘴巴長什麼樣子呀?其實對這些我沒有任何期待,我也跟我外婆一樣向上帝禱告——希望將來這個孩子被上帝使用。
若問我說,對將來的服事有什麼期待。我希望,那個19歲的自己,可以對31歲的我說:「不要離棄起初那顆愛上帝的心。」我還是曾經那個少年,信心沒有一絲絲改變。感謝如此深愛我的天父上帝!
十年畢業的神學生感言|戴雄曉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