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愛迪生:信念與人生使命的成功指標——完成上帝給予的人生使命 芝城園地 信仰

「已經說過很多次了!為什麼仍然彈錯?」「既然喜歡畫畫,為什麼要來學鋼琴呢?」看着哭喪着臉的志仁(假名),我非常無奈。顯然他是被迫來的,他媽媽認為畫畫沒有前途,對將來升小學不會有好處,所以硬要他來上鋼琴課。那年我剛上大學,在琴行教琴賺取零用,我覺得他蠻可憐,於是鼓起勇氣,跟他媽媽說項,希望她改變初衷,從孩子的興趣出發,讓孩子享受學習的樂趣,從學習中成長。

很多華人都有「自我增值」的迷思。「自我增值」就是指不斷進修,使自己能獲得更大的競爭力。下課後繼續補習,下班後繼續上課是許多華人的生活常態,彷彿每個人都是一張智能卡,要不時增值,唯恐一旦失去價值,就會被淘汰。

牛頓

這個想法轉移到孩子身上,就變成怕他們輸在起跑線,於是將他們的課後時間表填得滿滿,學東學西、學這學那,唯恐孩子被比下去。其實這樣對孩子的成長,真有好處嗎?

我想起家喻戶曉的科學家牛頓。牛頓並非出身書香門第,幼年也未曾師從大師巨匠,一生的足跡亦只限於從故鄉的村莊到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到首都倫敦。只是牛頓的想像力特別豐富,好奇心特別強,所以他能從樹上掉下來的蘋果,這樣司空見慣的平常事,發現了「萬有引力」的定律。

更重要的是,牛頓對信仰極其認真,《牛頓傳記》作者這樣寫道:「牛頓一直擔負着上帝的使命,尋求上帝的秘密,解讀上帝的設計。」牛頓清楚知道他有一個使命,就是做上帝讓他做的事。他說:「就像世界通過光的誕生,從黑暗的混沌中被創造出來一樣,我們的工作是展示出黑暗的混沌,世界被打破時的樣子和它的第一物質。」他還說:「重力解釋行星的運行,但不能解釋誰使行星運行。上帝治理萬物,知道一切可做或能做的事。」

愛迪生

無獨有偶,被譽為發明大王的愛迪生也曾這樣說過:「我敬佩世上所有的工程師,但我最敬佩的是那位最偉大的工程師——上帝。」愛迪生認為向上帝祈禱是人生力量的源頭。每當他遇到難題,就在實驗室裡禱告,祈求祂的幫助。他在實驗室裡放着《聖經》,隨時可以閱讀。愛迪生曾謙虛地說:「我哪裡是發明電燈,只不過用鎢絲把電引導在管子裡讓它發光,我哪裡是發明呢?真正的發明家是上帝,他發明了電,我是發現者,沒有人應說我是發明家。」(參考《從懷疑到相信》)

這兩位成就非凡的科學家都認識上帝,並且敬畏祂,他們確知人生目標不在於個人成就、社會地位,或豐厚財富。在他們眼中,人生的成功指標乃在於以堅定不移的信念,完成上帝給予的人生使命。

成功指標|戴思
如果您『阿們』《號角月報》的文字和網絡事工,請考慮通過以下的小額奉獻來支持我們繼續為主作工。
您的每一次分享都是爱的传递

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