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撒被獻為祭》是荷蘭畫家倫勃朗藝術黃金時代的傑作,講述了《聖經》記載的以撒受難的故事。
據《創世記》22章描述,上帝命令亞伯拉罕在摩利亞山上把他的兒子以撒獻為燔祭。當亞伯拉罕準備將刀插入被捆綁的以撒時,上帝的使者迅即阻止了他,並感歎道:「現在我知道你是敬畏上帝的了。」(12節)亞伯拉罕很快找到附近的一隻公羊,並將其獻祭。
倫勃朗創作的大量《聖經》畫作被視為藝術傑作,以其對光影的掌控、對細節的關注而著稱,反映其深厚的基督信仰以及捕捉、傳達深刻情感和人類經驗的能力。他的作品超越了單純的視覺表現,提供了對人類狀況和精神主題的深刻見解。通過對《聖經》故事的藝術詮釋,倫勃朗邀請觀眾思考信仰、救贖、寬恕以及人類經歷的複雜性等永恆主題。他的《聖經》畫作至今仍在激發觀眾的靈感和共鳴,展示他作為藝術大師的不朽傳奇。
以撒被獻為祭在宗教和神學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是亞伯拉罕對上帝堅定信念和順服的見證,對信仰、信靠和上帝的本質有着深刻的啟示。上帝指示亞伯拉罕將他的兒子以撒獻祭,以此來考驗亞伯拉罕的獻身精神。儘管這一命令肯定會引起巨大的情感和道德動蕩,但亞伯拉罕仍表現出他對上帝旨意的毫無疑問的信任。他願意做出這樣的犧牲,表明他深厚的信心和順服,因此被稱為「信心之父」。
倫勃朗和他的天主教前輩(卡拉瓦喬、魯本斯)一樣,意識到基督教傳統將以撒被獻為祭視為天父後來將其子獻祭的預表:受難。但一如既往,倫勃朗為自己設定的挑戰並不是天主教傳統中深奧的懺悔聖像——他的新工作是使神聖的歷史具有可信的人性。一個父親被命令殺死他的兒子,這個考驗對新教徒來說具有可怕的嚴肅性。就人性而言,畫作《以撒被獻為祭》強調了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和不確定性時信任、順服和獻身上帝的重要性。
16世紀30年代的藝術具有泛歐洲巴羅克風格的特徵,乍一看倫勃朗的冬宮版《以撒被獻為祭》與魯本斯的同名作品風格很接近,具有紀念碑式的形式、強烈的戲劇性動作、劇烈的運動、光與影的活動。但倫勃朗指向人性表達的變化卻是純粹的戲劇天才之筆。以撒雙手被反綁,匍匐在將要燃起祭祀火堆的地方。父親亞伯拉罕的手完全遮住了兒子仰起的臉,既是一種溫柔的姿態,又是一種令人窒息的殘暴。倫勃朗用這個手勢表達了亞伯拉罕決絕的決心和他對兒子的無限憐憫,他不能讓兒子看到殺害他的那隻手。這幅畫的中心人物是亞伯拉罕,生死之間瞬息萬變,他臉部忽然轉向天使。天使介入進來,阻止他拿刀的手,匕首突然從他手中掉落。畫的色彩基調是平靜、冷峻的灰綠色調,然而,匕首和刀鞘上閃爍的彩虹色寶石以及突出以撒裸體的強烈光線加劇了畫面此刻的緊張感。
畫面傳達的心理真實感如此之深,以至於藝術家本人一定也在經歷做出這一痛苦決定的內心歷程。對倫勃朗來說,「犧牲」主題是這位偉大藝術家作品中最重要的主題之一。倫勃朗創作這幅畫的1635年,是他人生最風光的時刻。他剛剛畫出《浪子回頭的寓言》,畫中的他與美麗、富有的妻子回首望着畫外的所有人,充斥着志得意滿的炫耀。但在這一年,他們的第一個男孩出生僅僅兩個月就夭折了。此後,倫勃朗的人生就不斷經歷生離死別。
在倫勃朗的繪畫中,新教藝術因應了人文主義的時代,把傳統《聖經》敘事的歷史場景轉變成為你我生命爭戰與更新的現場。生死之際,神介入進來,似乎是突發事件,卻在神永恆計劃之中。畫面中天使從天而降,又似五旬節聖靈降臨的場景。刀刃依然指向無助男孩裸露的喉嚨,天使揚起的左手則指向掌管天地的上帝。不僅是觀念與內容的預表,倫勃朗的藝術語言也全然指向耶穌基督這唯一的救主。
神的應許絕不落空,亞伯拉罕老年得子,在一百歲的時候撒拉生了以撒。但在神的命令中,亞伯拉罕毅然持刀刺向他心愛的兒子。因為他敬畏神,相信「神必自己預備作燔祭的羊羔。」(二十二章8節)正如他蒙召從吾珥出來的時候,還不知往哪裡去,但因着信,他畢生就充滿盼望地寄居在神應許之地。他也因着信,就把獨生兒子以撒獻上。以撒本就是神在完全的恩典之中給予的禮物,自然也要歸給神。
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面對耶和華的產業,作父親的我們,要追問自己,有沒有亞伯拉罕獻以撒為祭的信心?
信心之父|郝青松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