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2日
  0 條回復
  8 次閱讀
基本信息
詳細內容

作者:陳熾牧師

 

如風箏在暴風中掙扎

我在紐約華人移社區從事城市關懷宣教的十年中,今年首次體驗到移民群體像驚弓之鳥,大難臨頭各自向四方亂飛的景象,如今在法拉盛,布魯克林,曼哈頓,布朗斯,史丹頓島的華人移民社區中突然掀起了狂風,席捲紐約的街頭,但這股風暴並非來自天空,而是ICE的掃蕩行動!

這股無情的狂飆正橫掃移民社區。没有合法居留身份的移民家庭驟然活在恐懼的陰影之下,他們的生活猶如風箏在暴風中顫抖,緊握的那一縷希望,隨時可能斷裂。

有人甚至將窗簾緊閉,腳步放輕,生怕下一刻,ICE探員便會敲響門。這種不安的氣息在家中, 社區中不斷擴散瀰漫。

大街小巷裡,昔日叫賣聲與笑語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壓低的語調與躲閃的目光。空氣沉重,夾雜著難以言說的恐懼--大家都在追看新聞,留意今天誰被 ICE帶走?即便是教堂這樣神聖的會場,如今也不再令人感到安全。

猶如風箏在暴風中翻騰,移民們無助地在狂風下搖擺,有些人將被席捲而去,消失在異鄉的天際;而另一些人,則咬緊牙關,以最後一絲韌性與命運抗衡!

我們在220日舉辦的一場講座,兩位經驗豐富的律師提供了寶貴的分析和建議,但到場參加的人數仍然是強差人意,可能不少移民不想拋頭露面, 避免不必要冒險吧。(請在此點擊回看)  https://youtu.be/15SLpObTWZs

在講座中,我答應寫一些實用性的短句,以應付萬一 ICE 到教會或到家中敲門時,牧師長老或移民當事人該如何合宜的表達。但在此聲明,我只是提供簡單建議,不能當作正規的法律援助。請看以下免責聲明:

“Disclaimer | 免責聲明

“English: The guide below provides general information by this author and is not legal advice. For specific legal guidance, consult with an immigration attorney.

中文:以下指南乃是本文作者提供一般信息,不構成法律建議。如需具體法律指導,請諮詢移民律師。

基本權利:新移民與無証移民 遇到移民局與海關執法局(ICE)或其他執法人員敲門, 巡查或問話時應對方法和問答:

1.     您有權保持沉默。

o    You can say, "I am exercising my right to remain silent."

o    您可以說:"我行使我的沉默權。"

2.     您有權請律師。

o    You can say, "I want to speak to a lawyer."

o    您可以說:"我想與律師談話。"

3.     如果ICE官員出現在您家門口,不要開門。

o    Ask them to show their warrant.

o    要求他們出示逮捕證。

4.     在不理解文件內容的情況下不要簽署任何東西。

移民應對和回答的問題

5.     問:我必須回答您的問題嗎?

o    A: No, you have the right to remain silent.

o    答:不,您有權保持沉默。

6.     問:您能給我看您的逮捕證嗎?

o    A: They must show a warrant signed by a judge to enter your home.

o    答:他們必須出示法官簽署的逮捕證才能進入您的家。

7.     問:我被捕了嗎?

o    A: If you are not under arrest, you have the right to leave.

o    答:如果您沒有被捕,您有權離開。

8.     問:我可以與我的律師談話嗎?

o    A: You have the right to speak to your lawyer.

o    答:您有權與律師談話。

9.     問:我必須讓您進來嗎?

o    A: You do not have to let them in unless they have a warrant.

o    答:除非他們有逮捕證,否則您不必讓他們進來。

重要短語

  • "I am exercising my right to remain silent." "我行使我的沉默權。"
  • "I want to speak to a lawyer." "我想與律師談話。"
  • "Can you show me your warrant?" "您能給我看您的逮捕證嗎?"
  • "Am I under arrest?" "我被捕了嗎?"
  • "Do I have to let you in?" "我必須讓您進來嗎?"

建議隨時帶備以下文件的複印件:

1. 移民文件

2. 身分證

3. 出生證明

4. 結婚證明

5. 子女照管委託書

6. 重要醫療訊息

自川普政府重新上台後,針對非法移民的強硬政策迅速加劇,尤其針對所謂的「庇護城市」(Sanctuary Cities)進行更大規模的執法行動。近期,ICE(美國移民與海關執法局)已在紐約、洛杉磯等移民聚集的城市展開強力掃蕩,甚至不惜進入教堂、學校等過去被視為「敏感地點」的場所。這一連串的政策轉變讓無證移民社群,特別是華人移民群體,陷入前所未有的恐慌與危機。

A police officer standing in front of a crowd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ICE 執法升級:華人移民社區風聲鶴唳

近來,許多華人教會和社區領袖都紛紛反映,ICE 的執法行動已經造成嚴重影響。例如,有教會的牧師表示,教堂內的無證移民會眾人數明顯減少,許多人擔心出門就有可能被逮捕。根據 ICE 最近的行動報告,在紐約市,單單一週內就有超過 50 人被捕,其中不少人是因為「身份問題」而非犯罪記錄。

這些行動不僅影響了個人,也衝擊了華人移民所依賴的產業,如中餐館、美甲店、按摩店等服務業。許多老闆擔心雇員可能被 ICE 突襲檢查,導致人力短缺,甚至可能面臨法律責任。

根據 ICE 的最新策略,執法人員會進一步針對那些有過行政違規記錄的外國人,例如逾期居留者,甚至只是曾經在邊境被拒入境者,都可能成為逮捕目標。這代表許多華人移民即使沒有犯罪紀錄,也可能面臨遣返的風險。

合法應對:華人社區如何自保?

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華人移民社區不能只是被動地躲避或消極應對,而應該積極尋找合法的保護方式,以確保自身權利不受侵犯。

1. 了解法律權利,避免不必要風險

許多移民因為不清楚自己的法律權利,在 ICE 突襲時常常說錯話或自願提供不利證據。根據移民律師的建議,華人移民應該牢記以下幾點:

  • 保持沉默權:在沒有律師陪同的情況下,移民有權保持沉默,不必回答 ICE 提出的一切問題。
  • 拒絕無令搜查:除非 ICE 出示法院簽發的正式搜查令(Judicial Warrant),否則移民有權拒絕讓執法人員進入家中或工作場所。
  • 要求律師陪同:任何被逮捕的移民都有權要求律師,不要簽署任何文件,特別是「自願離境」文件,除非經過律師審閱。

2. 建立緊急應變計劃

許多移民律師建議,華人移民社區應該提前準備好應變計劃,以免突發狀況發生時措手不及:

  • 備好法律文件:無論是否有合法身份,都應該準備好重要文件的影本,如護照、工作許可、租約、水電帳單等,以證明自己在美國的長期居住事實。
  • 設立信任人:如果家中有小孩,應當事先安排好可信任的朋友或家人,以確保在突發情況下,孩子有人照顧。
  • 記錄律師聯繫方式:找到值得信賴的移民律師,並將聯繫方式隨身攜帶,以便在必要時聯繫。

3. 與社區及教會合作

許多教會已經開始組織法律講座,幫助移民了解自己的權利。例如,在紐約的角聲佈道團即將舉辦論壇,邀請移民律師解析 ICE 執法新政,並提供法律建議。這些社區組織能夠在關鍵時刻提供必要的資訊和支援,因此華人移民應該積極參與社區活動,建立互助網絡。

此外,一些庇護城市的地方政府仍然在努力保護無證移民。例如,紐約市政府已公開表示,不會主動與 ICE 合作,也不會允許地方警察參與 ICE 的執法行動。因此,移民社區可以關注地方政府的移民政策,以了解如何尋求保護。

華人移民社區的未來:堅守合法路線

無論個人對川普政府的移民政策持何種立場,現實是這一波執法行動已經展開,未來可能會進一步升級。因此,華人移民社區必須適應這一變化,並採取合法、理性的方式應對。

最重要的是,華人社區應該思考如何尋求合法的身份轉變,而不是長期處於無證狀態。一些律師建議:

  • 考慮庇護申請:如果符合政治庇護或人道庇護的條件,可以尋求專業法律建議,評估是否符合資格。
  • 尋求其他合法簽證:例如勞工簽證(H-1B)、投資移民(EB-5)等,或透過親屬移民來調整身份。
  • 積極參與移民改革運動:關注移民政策,參與合法的社會倡議,向政府表達華人移民的聲音。

面對 ICE 強硬執法,華人移民社區不能選擇逃避,而應該用理性、合法、積極的方式來保護自己與家人。透過了解法律、建立應對策略、與社區合作,我們才能在這場風暴中找到生存之道。

ICE 的掃蕩行動或許會持續,但只要華人社區團結一致,並採取正確的行動,就能減少傷害,守住自身的合法權益。這不僅是關乎個人命運的問題,更是整個華人社區未來的挑戰與契機。

A church with rows of pews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律法、理性與恩典:教會如何在嚴厲執法與人道關懷間取得平衡

面對當前移民執法的嚴峻挑戰,教會如何在遵守法律的同時,彰顯基督的愛與恩典?這個問題考驗著基督徒對聖經中「律法」(Law)、「理性」(Wisdom)與「恩典」(Grace)的理解與實踐。在耶穌基督的教導與行動中,我們找到了一個平衡的典範。

律法:公義的基礎

聖經清楚表明,神的律法是公義的基礎(詩篇 19:7)。耶穌在馬太福音 5:17 說:「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這表明律法的存在是為了維護社會秩序,保護人群的基本權益。政府執法維持法治,防止犯罪,這符合聖經所說「凡掌權的都是神所命的」(羅馬書 13:1)。因此,教會不能縱容非法行為,而應當鼓勵移民群體遵守國家的法律,同時尋求合法途徑解決身份問題。

理性:智慧的應對

然而,耶穌的智慧提醒我們,法律的執行必須合乎理性,避免陷入僵硬的律法主義。例如,在納稅給凱撒的問題上(路加福音 20:25),耶穌巧妙地指出應當「該撒的物歸給該撒,神的物歸給神」,這展現了祂在法律與信仰之間的平衡。對於移民執法問題,教會應當教育信徒了解法律,並提供合法的應對策略,如準備身份文件、學習合法權利、尋求律師協助等,而非僅僅依賴恐懼或躲避來應對。

恩典:愛與憐憫的實踐

耶穌不僅遵守律法,也超越律法,以愛與恩典來回應人的困境。例如,在行淫的婦人事件中(約翰福音 8:3-11),耶穌既沒有否定律法的權威,也沒有讓婦人因律法而被處死,而是用恩典讓她有悔改的機會:「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教會同樣應該在法律框架內伸出援手,幫助無證移民尋找正當出路,如提供法律資訊、心理支持、緊急庇護,甚至倡導人道政策的改革。

平衡的教會見證

耶穌基督的生命向我們展示了律法、公義與恩典的完美結合。教會應當尊重法律,運用智慧幫助移民群體理解並遵守法律,同時以基督的愛與恩典關懷困苦的人。在嚴峻的社會環境下,教會若能實踐這種平衡,不僅能維護公義,更能彰顯基督救贖的大愛,成為社會中的燈臺。(馬太福音 5:13-16

(本文純屬個人觀點,不代表角聲道團立場或發言)


本文純屬作者觀點,不代表角聲佈道團立場與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