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4日
  0 條回復
  1.9K 次閱讀
基本信息
詳細內容

今天是2月14日,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今天是西方的情人節,一個年輕人(他們為主)追求浪漫愛情的節日,人們送出玫瑰、賀卡和巧克力,憧憬美麗和甜蜜的愛情。但很少人知道,今天也是聖灰禮拜三,人們會在自己的額頭上抹灰,以此來告誡自己生命的短暫,人生的空虛——人出於塵土,仍要歸回塵土;以此來標記一段特殊旅程——預苦期的開始,這是一段40天的時間裡刻苦己身、自省悔過,直到復活節到來的旅程。

屏幕截圖_2024-02-14_195331.png

情人節撞上聖灰禮拜三

兩個日子碰到一塊的情況很少見,自1945年以來,這應該是第二次重叠(上一次是2018年);這可能會讓人覺得很魔幻,因為兩者太不一樣。前者關乎玫瑰和巧克力,後者則關乎泥土和十架;前者關乎浪漫與欲望,後者則關乎撕裂與克己;前者渴望在愛情中尋找生命永恒的價值和意義,後者則清醒地看見“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一切都是虛空”。如果這樣,人生是空空地來,也將空空地去,那麼到底活着的意義是甚麼,人一輩子到底有甚麼價值?

現實中這兩個日子碰到一起,可能會讓持守傳統的現代人,有掙扎甚至撕裂之感,到底我該怎麼度過今天?但這也促使我們更多去了解和思考,兩個節日的意義和本質是甚麼。其實,這兩者都是關乎愛,關乎愛的本質。

OIG4.jpg

情人節的由來

情人節的英文是Valentine's Day,它的起源一般都認為它跟一個叫Valentine 瓦倫丁的神父有關。主要有兩種說法:

說法一

公元3世紀,羅馬帝國皇帝克勞迪烏斯二世在首都羅馬宣布廢棄所有的婚姻承諾,當時是出於戰爭的考慮,使更多無所牽掛的男人可以走上爭戰的疆場。一名叫瓦侖丁(Sanctus Valentinus)的神父沒有遵照這個旨意而繼續為相愛的年輕人舉行教堂婚禮。事情被告發後,瓦侖廷神父先是被鞭打,然後被石頭擲打,最後在公元270年2月14日這天被送上了絞架被絞死。14世紀以後,為了紀念那位為情人做主而犧牲的神父,人們就把2月14日這一天稱作Valentine's Day。

說法二

據說瓦倫丁是3世紀的基督徒,在那個年代做一名基督徒意味着危險和死亡。為掩護其他殉教者,瓦淪丁被抓住,投入了監牢。在那裡他治愈了典獄長女兒失明的雙眼。當暴君聽到着一奇跡時,他感到非常害怕,於是將瓦淪丁斬首示眾。據傳說,在行刑的那一天早晨,瓦淪丁給典獄長的女兒寫了一封情意綿綿的告別信,落款是:From your Valentine(寄自你的瓦倫丁)。當天,盲女在他墓前種了一棵開紅花的杏樹,以寄托自己的情思,這一天就是2月14日。自此以後,基督教便把2月14日定為情人節。

不管是哪一種傳說,我們看到瓦倫丁所展現出來愛是一種捨己和犧牲的愛,相信這也是人們記念他的原因,為要稱頌和弘揚這種偉大的愛。這跟許多年輕人在情人節這天為浪漫而瘋狂,輕易地發生性關係,追逐欲望的滿足大相徑庭;反而跟聖灰禮拜三所開啟的預苦期的意義更接近。

640.jpg

預苦期的意義

預苦期,也叫大齋期,英文是Lent。這也是一個古老的基督教傳統,比情人節要早,為的是記念耶穌基督的復活。這是最重要的節期,沒有之一。聖灰禮拜三所標記的塵土和虛空,只是一個開始,最終要指向的是他的愛——他接受我們的塵土本相,成為塵土般的人,為我們死,賦予我們永恒的價值。

  • 向後察看,向旁觀望,看看過去的人是如何活出真愛的,情人節的瓦倫丁就是一個榜樣,2000年的歷史中還有更多愛的榜樣。

  • 向內察看,在真理的光中,更清楚地認識自己;只有清楚地看見自己真實的醜陋、破碎、黑暗、無有、虛空,才有可能進入生命的豐盛。

  • 向上仰望,向前跟隨,更清楚地認識他的愛;只有清楚地看見他的良善、憐憫、慈愛與信實,才能避免世界的虛無主義,真正享受生命的豐盛。

 
愛情埋在心靈深處,
並不是住在雙唇之間。
—丁尼生

love.jpg

本文轉載自:Lectio365


本文純屬作者觀點,不代表角聲佈道團立場與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