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7日
  0 條回復
  350 次閱讀
基本信息
詳細內容

v2-b786c4b2b44862f4393ec0925b843454_720w.webp

下面想和大家分享高質量高水準的“貓畫之賽”,你來我往見招拆招中辯論技巧和思想深度並存。

美術館着火了,一幅名畫和一隻貓,你救哪個?

本期辯論是導師帶隊首秀,導師和隊員一起組隊下場,蔡康永和詹青雲、羅振宇和黃執中為正方,救畫;薛兆豐和許吉如、李誕和傅首爾為反方,救貓。

01傅首爾
傅首爾從貓對個人以及主人的意義作為選擇救貓的理由,搞笑不足,深刻不夠,比較貼合傅首爾一貫的段子式辯論風格。

1.如果我逃不出,和貓一起死亡體驗感更好。

2.如果能逃得出,以“事物對其主人的意義大小”為尺度,選擇救貓,因為貓的主人活在世上,而畫的主人不存於世。

3.美好的善舉就是藝術本身,救貓就是藝術,藝術是作者傳達意圖,我救貓就是我在向社會傳達生命和愛的意圖。為人類的文明出不了一份力,但我可以為人類的愛出一份力。

02詹青雲
如果說傅首爾從得到角度來闡述,那麼詹青雲就是從相反角度“割捨”來將觀眾重新帶到她的氣場中。

她構建了藝術的價值——祖先所傳遞的文化的符號,傅首爾救貓的價值在於“個人的得失”,而詹青雲救畫的價值在於舍棄生命保護文物的一代一代人的傳承。

1.選擇救甚麼,背後的選擇是割捨甚麼。

2.藝術的價值不是只存在於那個繪畫創造這個藝術的人,它屬於那些一代一代仰望凝視過保護過這個藝術的人。一代一代人選擇用時間和生命去保護文物,是因為沒有生命的文物背後所承載價值高於個體的生命。

3.文物的背後是祖先所傳遞的文化的符號,先輩用生命捍衛的民族符號值得保護。當我們把藝術拉下神壇的那一天,所有構建的意義就消失不見了。

03許吉如
許吉如順着詹青雲藝術的價值來打,但她更聰明的是,她挖掘到藝術更深層次的價值傳遞,以此去破詹青雲的論點。

詹青雲認為藝術的價值大於貓的價值,而許吉如將藝術的存在是因為在表達敬畏生命這個點去反駁詹青雲,藝術很有價值值得保護傳達後人要敬畏生命的觀念,而此時的你卻丟棄生命,藝術發揮了它的價值了嗎?

1.尊重生命的價值,才是藝術的意義,而救貓比救畫更能凸顯這一價值。

2.文明的載體和外在可以被消滅,不幸的,不捨的,但是文明的精神只要在,只要我們抱有對生命的敬畏,我們就擁有文明的靈魂。

3.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當我是貓的時候,希望有人能抱起我。

04黃執中
黃執中抓住許吉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貓很弱小要救”的論點漏洞,以“畫才是最弱的,不會呼嚎,不會求救”迅速攻擊對方,從一張口就成功營造了對方觀點並不成立的感覺,其後重新洗牌,用新的角度建構題目的意義——認知論,討論一個人的格局與看待世界的方式,將觀眾帶入他的辯論中,一步步讓觀眾接受並陷於“遙遠的呼聲”中。

1.貓不弱,畫才弱,貓尚且能楚楚可憐發聲,畫在那裡甚麼都說不出。

2.同情心跟對世界的認知是相關的,所以人的同理心和不忍心是有範圍的,而範圍的大小跟你對這個世界認識的高低很有關係——對世界的認知越高,聽到的哭聲越遙遠。

05李誕
當觀眾都被黃執中的新角度解構得很震撼並漸漸接受的時候,李誕上場辯論首先將觀眾從黃執中的氣場中拉出來”哈哈哈哈哈……輕鬆一點,搞這麼沉重,對不對,幹甚麼!”,不可否認,這非常的成功,並開啟了李誕脫口秀式的辯論。

而他的回答,看似無厘頭和幽默,但其實李誕每一個點都打得非常好,完全拆解了黃執中的論點,包括一辯詹青雲的,而且拆得非常漂亮;除了拆解,他還搭了一把隊友,加深了傅首爾和許吉如論點的合理性。

如果說黃執中和詹青雲提到的是虛無和高級的上價值,那麼李誕就是實實在在關注到樸素的生活平凡。

1.藝術品的價值,從來都是人類賦予的意義。“藝術最大的價值是永遠地活在人們的心中”,直接駁斥了正方關於實體藝術具有永恒價值的觀點。藝術消失,正是藝術品的歸宿,救貓不僅拯救了生命,還成就了一件藝術品。

2.人類的自私,才是人類真正的悲憫,是延續人類文明的動力。要警惕遠方的哭聲,正是那些為了所謂宏偉的事業,為了一些遠大的目標,去不計後果地犧牲別人,犧牲別的小貓的人,頻頻地讓我們這個世界陷入大火。

3.一屋不掃可以掃天下?近處的哭聲不管,你能管得了遠處的哭聲嗎?那不是遠方的哭聲,是想像的哭聲,為了想像的哭聲舍棄近處的哭聲。

06羅振宇
李誕新穎的脫口秀式辯論基本“殺”了現場的所有觀眾,票都往一邊倒,在哈哈大笑中觀眾們心領神會,打亂了後接的羅振宇的節奏和結構,在現場快速重新組織語言。

 

羅振宇順着李誕的“自私”這一點來接他的論點,希冀打破李誕營造的氛圍,將觀眾拉出來,然而效果甚微。從美國消防員犧牲比例到孫子兵法到價值排序,鋪墊太長,以致於他的“永恒是人類最深的渴望,生活要永恒一點的東西在一起,這是人類本能的期待”沒能打動觀眾。

1.終是一死,如何讓愛我們的還活着的人少點痛苦?和畫,藝術一起死,因為藝術寄托了人這個物種關於永恒的期待,和永恒在一起,是人類的最本能。

2.推動人類文明的總是技術,可為甚麼留下來的總是藝術,對於永恒這種東西的渴望,它是人類文明的本質。

說到這裡,插一句題外話,老羅太不容易了,這一季他的求生欲太強了。"請問,在今天這個現場,誰能比我更理解那只貓,大小是條性命,憑甚麼不能得救。好歹也是導師,憑甚麼我只有八票。貓要得救,我也要得救。"

07薛兆豐
在羅振宇之前,雙方基本就生命和藝術來辯論;薛兆豐跳脫生命的論點,從經濟學來看人性的角度分析,再把它植入到這道辯題裡面,講的是人的親疏遠近共情能力,當大火真實發生危急之時,人類最真實的本能和那一刻的反應。

1.當距離夠近,人的本能是幫助弱小。

2.這個世界上的所有規則,所有的安排,它背後的一個重要的標準就是遠和近,足夠遠的時候,我們講理性,講算計,近的時候,我們講同情,只有這樣,我們的世界才會變得更美好。

08蔡康永
當薛兆豐辯論完,雙方依然是大比分拉開的差距,最後一個是蔡康永,這就意味着,蔡康永要打的和要辯駁的是對方所有人,尤其是李誕那一棒。

而蔡康永的整場辯論,完全詮釋了《蔡康永的說話之道》能賣出這麼多冊是有原因的。除了說話技巧,他的辯論技巧和思想深度也非常有亮點。

首先,他採取現場問答方式,向楊超越和馬東拋出問題以及索取回答,而提問和回答的不僅僅是楊超越和馬東,還有現場所有的觀眾。

從主人對貓的立場開始,一問一答中,蔡康永輸出給觀眾一個新的角度——這不是愛,這是我們對“寵物”的愛,令人瘮得慌。再層層遞進,將觀眾勾到他的思維頻道,跟着他一起走,打動觀眾的不僅僅是他本身極具情感性的話,更是他將價值上升到了最高度——人類文明的諾亞方舟。

1.人是萬物的尺度,人類以自身去衡量貓和畫,當我們救貓,或許我們正在用自以為的愛去傷害它。

2.貓比朽,人也必朽,而藝術不朽,藝術發揮的作用長長久久。

3.藝術是人類通向不朽的方式,博物館就是人類的諾亞方舟,保存人類曾經達到的高度,而不是像現在這麼墮落的樣子。

4.有一天,地球不再屬於我們的時候,它會成為未來的接收者,理解我們這一群,小小而奇怪的動物,所曾經創作過的可愛的小東西。

一場精彩的辯論,是勢均力敵的辯論,有着每一個辯論者優秀的貢獻。這一場“貓畫”之賽,我們驚歎於詹青雲溫柔殺手般的論述,震驚於李誕“脫口秀式”的辯論,感歎於黃執中“遙遠的哭聲”,為康永哥的情懷與憤怒感到動容……比賽的精彩離不開每一個人。

 

如果是我,會選擇救畫,人類文明的諾亞方舟是非常大的一個“誘惑力”,我依然相信,有些東西超於生命,值得我們去守護,所以有了“歌頌”“偉大”。

 


本文純屬作者觀點,不代表角聲佈道團立場與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