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LA Times報道,隨着越來越多的美國人排隊接種新冠疫苗,一些人擔心第二劑疫苗的副作用,目前發現,第二針疫苗的副作用往往比第一劑更強。但專家表示,從手臂酸痛到頭痛惡心等症狀都表明,第二劑疫苗正在發揮作用:進一步增強了免疫系統反應,從而提供更有力、更持久的防護病毒保護。
美國目前批准了三種疫苗,除了強生疫苗外,輝瑞和Moderna疫苗都需要接種兩針,分別需要間隔3周和4周。第二劑沒有特別的秘方,和第一劑完全一樣。第一劑只是啟動免疫系統,以在第二劑接種後,引發更強大的免疫系統反應。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共衛生學院(Johns Hopkins Bloomberg School of Public Health)傳染病專家黛安·格裡芬(Diane Griffin)博士說:“基本上,兩針疫苗的作用過程是一樣的,只是第二針比第一針效果更明顯。”
據CDC介紹,注射疫苗的常見副作用包括手臂疼痛、發紅和腫脹。身體其他部位的典型副作用包括疲勞、頭痛、肌肉疼痛、發冷、發燒和惡心。
斯坦福兒童健康中心(Stanford Children’s Health)的兒科傳染病專家格蕾絲·李(Grace Lee)博士說,如果你沒有副作用,那也“完全沒問題”,“不是每個人都有副作用。”
內布拉斯加大學醫學中心(University of Nebraska Medical Center)的傳染病專家賈思敏·馬塞林(Jasmine Marcelin)博士解釋說,“你所經歷的發燒、頭痛等症狀,是因為通過第一針接種後身體產生的炎性蛋白(inflammatory protein)在發揮作用,清除它認為的外來的東西。”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護理研究員克裡斯汀·崔(Kristen Choi)用親身經歷證實了這一點。
崔自願參加了輝瑞疫苗的臨床試驗,並2020年8月接受了第一次接種,幾乎沒有副作用,只是手臂酸痛。
但第二次注射後,她的手臂從注射部位開始迅速變得疼痛,當天晚些時候,她開始發冷、惡心、頭痛欲裂,晚上胳膊疼得幾乎舉不起來,第二天早上開始發高燒,一度高達104.9華氏度(約攝氏40度),她吃了泰諾,喝了水。在那天剩下的時間裡,她的體溫一直在99.5華氏度左右徘徊。不過此後一天,除了接種處稍有疼痛和腫脹外,她的其他症狀消失了。
崔在12月發表在《美國醫學會內科雜誌》(JAMA Internal Medicine)上的一篇文章中講述了自己的經歷。她說,從那以後,她收到了數百人的電子郵件,其中許多人說他們偶然看到了她的文章,得知這些反應很常見,很讓人欣慰。
需要澄清的是,很少有人的副作用像崔這麼強烈。CDC網站上公佈的數據顯示,在較大的臨床研究的8,183名參與者中,只有4人的體溫超過104華氏度(其中兩人是安慰劑組)。
事實上,除了手臂疼痛,第二針後最常見的副作用是疲勞和頭痛。
雖然輝瑞和Moderna疫苗都曾出現過幾例嚴重的過敏反應,但這種情況極其罕見。為了安全起見,CDC建議人們在注射疫苗後接受15到30分鐘的監測,以便在必要時能夠立即接受治療。專家表示,任何離開接種地點後出現喉嚨腫脹、瘙癢、蕁麻疹或呼吸困難等症狀的人,都應立即尋求緊急醫療護理。
CDC表示,那些對第一劑Moderna疫苗或輝瑞疫苗產生“立即過敏反應”的人不應該再接種第二劑。但對其他人來說,專家們一致認為需要接種第二針。
兒科傳染病專家李表示,與真正感染新冠,以及潛在的長期後遺症相比,接種疫苗的副作用真的沒有甚麼可比性。她說:“疫苗是一種更安全的觸發免疫力的方法。”
專家表示,如果你從未感染過新冠病毒,你需要第二次接種疫苗,以確保你的免疫系統的反應足夠強大,並確保免疫力將持續一段時間。
崔指出,55歲及以下的人群似乎會比老年人遭受更多的副作用。她說,這是因為“如果你更年輕,你的身體有更強的免疫系統,免疫反應也更強一些。”
所以,隨着越來越多的疫苗可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接種疫苗,讓人們了解可能發生的情況是很重要的,而副作用是疫苗接種過程中完全正常的一部分,“這是疫苗起作用的信號。”
來源“紐約華人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