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流鼻水和鼻塞的經歷,尤其鼻塞時會呼吸不暢通,很難受。輕微病情似乎無必要求診醫生,一般人或會服用一些成藥。其實在未確定流鼻水的原因前,建議不要隨便購買藥物,因為好些感冒藥都令人感到頭暈眼花,甚至不知不覺進入睡眠狀態,所以切記服藥後不宜駕車外出。
流鼻水原因很多,其中最普遍的是由傷風感冒引致,中醫稱之為「外感」,無論是外感風寒或風熱都有流鼻水的病徵;由外感引致的鼻塞和流鼻水,通常兼有頭痛、渾身痠軟、顫寒顫凍,甚至發燒等。通常怕冷、微燒或不發燒者屬「風寒症」,鼻水透明清稀;如果發燒較明顯,怕冷程度較少者屬於「風熱症」,鼻水色黃而濁(比較黏稠),亦可能兼有咽喉痛和口乾等其他症狀。
除了外感之外,鼻敏感(即過敏性鼻炎)、鼻竇炎、進食刺激性食物、過勞或遇寒等,也會使人流鼻水——大部分鼻敏感患者都是晨早起床後,頻頻打噴嚏,不斷流鼻水,鼻水多而清稀,持續時間較長,往往令患者感到頭昏腦脹、厭煩、做事提不起勁;打噴嚏流鼻水亦會在出入溫差較大的場所出現。要知道,傷風感冒每每有身體疲乏痠軟,而鼻敏感則無此症狀。若流鼻水黃綠色且帶腥臭氣味,可能是鼻竇炎(中醫稱之為鼻淵鼻漏),或外感風熱儲留,或由膽經蘊熱上攻於鼻所致。
其實流鼻水是一種身體或肺部不適的預警。原來我們身體任何器官都有一種類似放水的自衛機能,一旦受到外敵入侵,如受感染時就會排出大量水分,如眼會不斷排出淚水,鼻會流出鼻水,咽喉會分泌大量痰涎等來保護個別的基體,防止發炎;但這種自衛機能只能解暫時之困,並非長治久安之策,對於大量細菌入侵也無能為力。所以一旦遇上流鼻水,最好儘量休息和添衣,以防過勞或遇寒,也可多飲熱水令身體溫暖,舒緩流鼻水的情況。另外,對於鼻水長流時,可按摩鼻翼兩側深坑的「迎香」穴位,用兩隻食指的外側來回上下摩擦,直至有微熱,對收鼻水有效。坊間也有一個止鼻水之良方:一罐可樂、四片檸檬、一片薑放入煲內煮兩三分鐘,趁熱飲用,待出一身汗之後,再洗一個熱水澡,據說有助收鼻水。
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