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路: 搬家 歐陸 2024年6月

最近又搬了一次家。不過這次只「南遷」了300公尺,不到一千步就能走到。有人問:「何必這麼麻煩,都84歲了?」正因為到了這個年紀,再等下去只怕患「斷捨離癱瘓症候群」了。

一生搬過許多次家

我生在抗日戰爭期間,隨後又遇上國共內戰,隨着父母搬來遷去,最後定居在台灣。大學畢業來美深造,開始了自己的搬家生涯。剛到紐約上州的伊色佳(Ithaca),先是住進學生宿舍,不久就搬入校外不遠的公寓。次年夏天決定搬去一家更便宜的公寓,後又搬了三次。那時所謂搬家,基本上就是提著兩個箱子,說走就走。在伊色佳三年搬了九次家,結婚後,搬進「已婚學生宿舍」直到畢業。

畢業後應聘到若歌大學物理系任教,我們搬到一間單臥室的公寓,月租一百元。不久我們有了第一個孩子,岳母、大姨分別入住幫忙。照美國人的說法,有了孩子才算有了「家(Family)」,這次是真的搬了「家」。想起唐人戎昱的一首搬家的詩句: 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繫離情。

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

居然有一些捨不得搬離屬自己的第一個家。這已是54年前的事了,不知不覺從「寄居」的心態,轉變成「定居」的心態了。此後因工作搬去匹茲堡,1976年又搬回新澤西,家具沒什麼,孩子卻又加了兩個。入住East Brunswick一間「殖民地風格」的四臥兩層加整修好的地下室的房子,佔地一英畝,儼然「豪宅」一棟。

父母親搬入一起居住,一家七口,其樂融融。之後Exxon研究公司蓋了一棟實驗室,我們也隨之遷往附近,不知不覺家當已超過一輛U-Haul所能承載的。這新家是自己設計的,有四千多呎加地下室,20年來每次搬家都越搬越大,家當也越來越多。

這一住又是20年。父母相繼離世,孩子也都離家,我們夫妻倆在一棟空空的大房子裡,不要說找東西了,有時連人在哪裡都找不到。於是決定「縮小規模」,搬回薩默塞特的「年長者社區」的一棟房子,送掉了八個書架的書及孩子們帶不走的「紀念品」,家當縮水了四成。那時我已64歲,其實早該練習「斷捨離」了。同年,我出版了第一本書《真理的追尋》,步入了生命中多產、豐盛恩典的歲月。

還會再搬一次家嗎?

我們的孫子們也有三個開始進大學了,本來他們長大後就很少來訪,妻決定再次縮小規模,簡化生活。我們本來就沒有帶任何東西來到世上,也不能帶任何東西離開。我們自以為所擁有的,其實不是我們能恆久擁有的。《聖經》人物約伯在他失去了一切財物後,還能感謝上帝說:「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約伯記》一章21節)在他經歷了極大的損失之際,發現上帝先前賜與的豐富,心存恩感,不悲反喜。

《聖經》一直把人生的旅程看為是「客旅」,述說人人都嚮往一個造物主為他所預備永恆的家鄉。我們都起碼還得再「搬一次家」的,因聖徒離世是「回家」。我們末次搬家雖然不能帶走任何東西,卻在世上留下了一生的足跡。沒有目的地的旅程是一種迷失;回家,是每個遊子最深刻的思念。
如果您『阿們』《號角月報》的文字和網絡事工,請考慮通過以下的小額奉獻來支持我們繼續為主作工。
您的每一次分享都是爱的传递

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cchc-herald.org/